第一千二百五十章 剑道起源(3 / 6)

加入书签

而天地宇宙,均属於其本体“道”之内。

道不受时间、空间之因果律,道是“虚”而悠久无边,生是“道之发现”,死是“归真于道”之理。

得道就可超越喜怒哀乐等情绪,肯定现世人生自由的价值。自然主义是道家修心养性之目标。因此重视在空气清爽、寂静无人的深山林木中打坐。

以静坐法,以餐霞饮露之心,和舍清俗欲之意,瞑想入静,以达到无念无妄之妙境。用静坐法将自我忘,致力於气纳丹田,可培养灵敏的身心,修得剑法真髓“剑与身随”、“剑气合一”之剑道。

到了隋唐时期,中国玄门成就空前,更是诞生了“剑仙”这样的人物,同时出现了“飞剑”和“剑气”这样的知识和技法。

假借现代科学中的正负电子学说,我们可想到一个阴性电子和阳性电子子之结合谓之道,也就是符合相应的科学道理。

但碳和氧化合成二氧化碳时,尚会发光及发热,即发生光线及其他热线,这就可以理解为中国古籍中记载的“阴阳不测谓之神”。

光子或量子等不属阴阳之不易测的微粒子,即中性,但其能量之放射守大神速就可谓神。如此养成大自然即天地之浩气,使其气和剑、体一致为道。

而同一时代的孟子,也提出了他的剑道精神。

孟子生在战国时代,性豪迈不羁,幼时受慈母叁迁之教,长後私垫孔子为师,强调恩师之学说而曰:恻隐之心为仁之端。

可惜,在战乱中,大多数典籍都已经毁于战火,游牧民族的每一次入侵,都没有带来进步,只会让文明倒退,并且落入黑暗。

华夏这个诸国文明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也多次被野蛮的征服者所摧毁,失去了不知多少珍贵的知识。

仅仅是留下来的玄门典籍,就足以让后世的学者赞叹,不知道全盛时期的古人,到底达到了怎样的程度。

丹书中就有关于剑道之法的记载:静坐要最初还虚,不还虚不能见本性,丹道须仰呼吸之功,使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静而悉化……

接着,又提出了“人之初,性本善”等世界闻名的性善大学说。

孟子本人对当时在列国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剑道,亦是特别留意。

他当时就警告世人,“抚剑疾视乃匹夫之勇”,认为练剑须养成浩然之气,体会大仁大勇的剑道精神。

而道门的祖师爷老子,这个生死成迷的传奇人物,他同样对剑道精神有着独到的见解。

老子生在春秋时代,他对“修道习剑”,与世上一切事同,必顺自然之天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