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4章 生逢其时(中)(2 / 7)

加入书签

一旦市场被某些别有用心的人把控,那我们之前的努力,就算是白费了。

什么都能做,什么都能卖,市场的性质也就不同了,这一点,杜老爹跟上面也是有共识的。

少部分进来还好,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也跟市场被把控差不多。

目前对我们而言,从内部解决产品的供应,是不得不走,也是必须我们自己走的一条路。

但进口国外商品,既符合我们的价格体系,也不利于下面各厂企的生存,差距的存在,也是我们不得不认的。

这样一样,厂子里的一些风气,也不会波及教育。

至于有些人所说,市场的管理太严,对此,杜老爹倒是比较赞成自家贤婿的主张。

不解决也是不可能,先上车后补票式的尝试,就是现在的模式,也是不得不选的选项。

路只能从这两个方向来选,该怎么选,杜老爹这边也有清晰的观点。

至于其他,生在这个时代,就让他们自己去试试吧……”

外资厂、合资厂,除了大项目之外,就是一些落地于珠三角的轻工厂企了。

所有权跟管理权,也是要明确划分的,学校只有不超一半的分红权,其他权责归于厂企。

缺乏理论支撑的开海儿,也注定是被多方诟病的所在,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或是说已经火烧眉毛了。

不然,日用商品的生产,受制于外资,即便有短期利益,长期展望的结果也是不容乐观的。

一旦确定了我们的态度,汹汹人潮,必然会一遭涌入市场。

十亿人的大市场,从来都不是一个自有的市场,这也是先决条件。

按照供求来分析,这就是市场供需失衡的征兆了。

推个人或是集体的日用企业这茬,杜老爹这边也用不着李胜利来提建议。

这些都是想想就能明白的问题,公家或是计划的产能不足,如今已经引入了外资,放开了個人。

介时,商品严重短缺之下,价格必然飞涨,这些我们还是有一定经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