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研讨会(上)(2 / 5)

加入书签

弃之则方剂无效,升浮之气一说,根本就是不讲道理的。

你用了,他就好使;你不用,他就不好使;具体是如何作用的,医书里的解释就是‘升浮之气’。

源自哪里,何为依据,医书里就语焉不详了,你说不科学,他有实例;你说科学,依据又无从查起。

五运六气、四气五味,这样的理论,就真的要求诸于道医了。

可如今的道医也是式微,道医之中有医术高手,能将理论讲明白的高手,可能就没有了,即便有,说出来也不是信不信的问题,而是根本听不明白。

“兹事体大,咱们叫上中医大的老祝,中医司的邹处,还有陆总这边的班底,开个碰头会吧?”

跟行家说话就很省力了,如果遇上个不懂行还想着胡来的,李胜利直接就会调头离开。

老王能说出‘兹事体大’四个字,显然是了解过中医的。

跟李胜利说的一样,中医内部的矛盾也不少,有些根本就是针尖对麦芒。

别的不说,伤寒派也就是经方派,就跟柳家所属的温病派有很大的矛盾。

如今的医者、医师、医家们,在李胜利看来,也就跟山上村的社员没两样,空守宝山而穷困潦倒。

这里的穷困潦倒,可不是生活上的,差不多的中医师,生活都很好的。

这种穷困潦倒说的是理论上的,这点想要改变,李胜利也有法子,但如今没法施展。

中医著作自清末之后,没有名著,原因何在?

温病源自南方,直接不提风寒一说,北派的伤寒,也有说法,地气暖不意味人体无寒湿之气,这可真是都有道理了。

伤寒不服南地水土,温病能在北方立足,虽说温病一派,在论战之中稍占优势,但以此来否了伤寒派,那也是滑天下之大稽。

至于药性,就是已经有了内科中级水平的李胜利,也一样头疼的问题了。

道地药材跟替代药材,他都还没厘清呢,再谈性味归经,又是中医的一道天堑。

医案之中,比较有名的就是‘浮小麦’在方剂之中的作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