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六章 击退辽军(3 / 3)

加入书签

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这样的就地修养,几乎就等于是死,虽然说,后来,在回归的时候,种谔还接走了一些,可是更多的则是不顺路。

这就是战争的无奈,在战争到来的时候,每一个都千方百计的想要胜利,而种谔携带的4000人,只要达成目的就可以了,他们回不回来,真的影响不大。

这一批骑兵,会在刘公山岛,进行半个多月的休整,然后会回到东京授勋,预计大部分人的职务都会得到提升的,获得奖励的金钱,应该也会很多。

北宋虽然军人和将军,地位并不高,在朝政上面,不可能有太大的影响力,可是对于军功的奖励,是相当的到位的,无论是金钱还是荣誉,都非常高。

种谔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在辽国境内,他的斩获,不可能计算的非常清楚,可是拖住辽军,并且让辽国几十万大军,在北方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一点,直接支援了北伐作战。

哪怕之前再怎么的乐观的大臣,想过这个北伐或许会非常的顺利,可是顺利到这样的程度的,还真的是没有想到。

折津府的攻克,北宋拥有了一个巨大的支点,接下来的事情,韩琦早有准备,大量物资通过三关,送入到辽国境内,当把边境地区的棱堡群,在北宋复制,这一片土地就归到了北宋的手中,再也拿不走了。

这一点,叶清臣也做出了保证,现在,大部分花费工程都已经停下来了,整个北宋和三司的财政,全部向北伐倾斜,无论是物资,还是别的什么东西,基本上,都是第一时间满足的,如果三关这边不足,无法输送的话,可以直接从丁海军购买的,从海上运送过去,这可以节约大量的时间,陆上不如在海上,而且还减少了丁海军从陆地运送到东京,再转过来的时间,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幽云,这是北宋历代皇帝的愿望,拿下了这里,整个国家才完整,这里可以进行布置,用庞大的长城,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同时幽云这里,也有足够的养马场所,静塞军重现,也不是不可能的。

胜利者和失败者,就是这么的鲜明,而远在山东的刘公山岛,远赴辽东半岛,搅乱了整个东北,让北伐得以顺利进行的功臣种谔,此时,也刚刚下船。

没有几十万辽军的威胁,狄青和韩琦可以比较冒险的用兵,比如说狄青在攻占了涿州之后,不顾其他方面,直接的前往折津府,出其不意之下,也让折津府的辽军被封锁到其中。

本来4000多的偏师,能够回来多少都不知道,所以功劳定的也很高,回来的3200人,肯定会得到不菲的奖励。

在北伐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可是折津府的攻占,已经奠定了北伐胜利的基础,现在,对于北宋军队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面对着辽国的反扑。

幽云十六州的重要性,已经通过调查,摆在了枢密院和全部参知政事的面前,哪怕是辽国被调动了,他们也肯定回来,那么战火就会烧在山海关,未来,这里会迎来几十万的辽军,并且会迎来一场场的硬仗。

连续的奔袭,日夜不停,种谔虽然年轻,却需要肩负4000多人安危,看似带着辽兴宗遛着走,可是那是在刀尖上面跳舞,稍稍不慎,就有可能倾覆。

现在,终于安全的回来,当坐上船的那一刻,他就有些放松了,一直到了北宋的刘公山岛才彻底的放松,感觉到的是深深的疲惫。

北伐进行的怎么样,他不知道,应该会不错吧,他都把辽国的几十万大军,都调动过去了,应该没有什么影响了,北伐的主导是韩琦和狄青。

前者是枢密副使,在西北直接覆灭了西夏的存在,后者则是军中的精锐,是军中宿将眼里的战神,有他们在,肯定没有问题的。

一共出去了4000多,可是回归的,才3200多左右,在敌后作战,虽然有精良的防护,可是战损还是出现,特别是受伤,在快马加鞭之中,一旦受伤,就肯定要出问题的,无法跟上队伍,只能够就地修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