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挖角(2 / 2)

加入书签

李鸿章在完成中德谈判之后,便要乘船南下前往广州继任两广总督,不过他却拒绝了谭延为其准备的豪华客轮“海晏”,偏偏挑中了龙威舰。一直以来龙威三舰基本上从来不单独行动,一旦需要检修也是一艘一艘的进入船坞,而另外两艘则在船坞所在的港口附近海域游弋。李鸿章挑中龙威舰,谭延也不好搏其面子,在中德谈判中李鸿章出力甚多。不仅与翁同代为周旋,还在慈禧太后面前多加美言,尤其是在胶州湾谈判期间,更是替谭延坐镇北京顶住了压力。

李鸿章要求乘坐龙威舰南下,谭延可以理解这位前北洋大臣地心情。遂批复北洋海军由邓世昌率领这支舰队南下,除了送李鸿章平安到达广州之外。还要趁此远航的机会来锻炼水兵模拟作战,再者还担负了特殊使命----对最新改进的无线电电报机进行测试,看看无线电电报机的发报距离有多远。

对于李鸿章。邓世昌的心情颇为复杂,以前李鸿章执掌北洋大臣之时,做为北洋海军主力战舰管带,他没有少见李鸿章,可也是这个老人在甲午战争开战前拒绝了他所提出的设立代理旗舰的建议。可悲的是战争应证了邓世昌的担心。在大东沟海战中定远舰信号索被击中无法执行旗舰地功能。在指挥上北洋海军陷入了混乱之中,这也是那场海战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人。末将不知!不过上次的发报地点是在潮州府附近的海面上,根据当初谭大人的设想,这台电报机地发报距离可能有三千公里左右,当时就已经差不多要接近谭大人的设想距离了,而现在恐怕不是很乐观……”邓世昌面无表情地回答道。

“铁面邓世昌!”李鸿章对于邓世昌生硬的回答并不在意,在经过了甲午战败到现在重建声名,李鸿章算是经历了他人生中最大的转折,况且从他认识邓世昌开始,这位北洋海军将领就是这样,算起来他现在对自己地态度似乎缓和了不少。

谭延对攻城炮和大口径列车炮真实的想法自然不会全部透露给唐博文,这东西目前最重要的作用除了加强军港的防守之外,还可以让他用来造反!这个时代中国很多重要地城市都是有城池地,而在前生的记忆中北京连城墙都给拆了,在武器发展还没有到无视城墙防御能力地时候。谭延自然不愿意冒险。

就那些旧式军队而言。就算手中使用的是九三式步枪也不过是“双枪老太婆”而已,根本不是谭延麾下新建陆军的对手。胶州湾一战武卫右军的名震天下,虽然击沉德舰的荣光都让北洋海军给抢跑了,但是武卫右军摧枯拉朽的击溃德国陆军也让其成为众多中外报纸关注的焦点。

谭延想要列车炮或是攻城炮,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他不愿意看到太多的流血,想要凭借武器巨大的优越性来迫降对手,如果迫降不成就算正是攻击,大口径火炮所带来的震撼力对于没有见过“多大世面”的旧式陆军恐怕就不是“震撼”的问题了。

唐博文听后点点头说道:“这不成问题,关键你必须将经费落实下来。听说隆盛机器厂最近开始生产火车头和车厢了?你的动作可真够快的,关于列车炮的问题可以让隆盛机器厂和上海江南制造局那边相互接触一下来协商制造。就我看来一百五十毫米的列车炮不会有太多的困难,但是一旦炮口直径在六寸以上,达到十寸甚至以上的水平,那对列车而言也是很麻烦的事情,是以我建议这列车炮不要一上来就好高骛远,你也不要指望我一下子就拿出十寸的列车炮……”

“目前来看六寸列车炮就已经可以满足陆战的需要了,将来把铁路修到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的海军基地,如果有战事发生,像旅顺和威海卫或是胶州湾,在地面上有列车炮配合为新军提供重火力支持,第二年就无法对其形成陆上包围,炮台的安全性将会大大提高……至于十寸列车炮是部署在海军基地内部的,你也知道胶州湾这样的事件说不上什么时候会发生,我可以躲过第一次,但是不可能每次都有这样的准备,所以你就对此多费心!”谭延笑着说道。

从天津到现在这一路上,李鸿章看到邓世昌严格训练北洋海军士卒,遥想当年此人第二次出国接收“致远”四舰的时候已经成为公认的海军专家,据说在归途中不畏风高浪险训练士兵,以致身体发寒热亦在坚持,在此亲眼所见绝非虚传。

李鸿章一生受人恭维赞叹,唯在甲午年大败之后千夫所指,溜须拍马之徒并不新鲜,落井下石者亦不在少数,但像邓世昌这样无论自己地位如何还一如既往者屈指可数。最让李鸿章感兴趣的是,除了眼前的邓世昌之外,据说谭延第一次一到旅顺,就将从林泰曾至下所有地北洋将领全部关起门来打板子,不过这一路走来他所看到地从将领至士兵对谭延的异常尊崇。李鸿章人老成精,自然能够分得出真假,想到当年自己苦心创建北洋海军,当年可没有受到过如此待遇“即便如此,能够不通过电线在这么远地距离发送电报,放在海军军舰上可以第一时间遇敌请示,这也是非常难得了。甲午年的时候,谭组安第一次弄出这东西的时候,发电的距离也不过才十几里地的范围,到现在已经千里之遥了,不愧为我大清第一奇才!”李鸿章笑着说道。。

“这就要看你的隆盛机器厂有多大本事了,只要提供的基座可以承受,一个月之内我就可以交货……”唐博文笑着说道。

海面上三艘线条非常流畅的大型军舰劈开波浪快速前进着。周边还不时的看到渔船出现,但很快便被这支舰队甩在了身后。

“大人,现在距离广州府还有一百八十里,目前航速为十五节……”

邓世昌听后收起望远镜转身说道:“传令给通信舱,让他们再次向威海卫发报。告知我们地位置!”

“正卿,你说这次威海卫那边能够收到我们的发报么?!”李鸿章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也进入了驾驶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