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1 矢志杀敌(2 / 2)

加入书签

高琳这一番话讲完之后,其余将领还未有发声,李泰便先鼓掌赞叹道:“钜野公所论当真深得要旨,切中根本。今乌苏一战,确非能循我心意、或可免除。贼势确壮,譬如豺狼乍醒,如若不能伤之杀之、则必为其所噬!哪怕是要罢战休养,亦需先断其脊梁、折其犬齿。”

高琳对于此战的必然性认识和讲解都非常深刻,虽然说眼下急于交战的乃是北齐而非西魏,但是眼下西魏还做不到全程掌握战争的节奏,既然主动挑起事端,就必须要打得对手起码暂时丧失战斗力。而眼下的北齐就像一个输红了眼的赌徒,是绝不容许胜利者带着收获拍拍屁股离开赌桌的!

众人在经过一番讨论之后,也都意识到此战的必然性,之前开口提出避战对峙的王悦更是站起身来说道:“末将听闻主上并钜野公等所言,才知所见偏颇。前者计差皆见识短浅所致,绝非胆怯畏战,既然必与贼战,则末将请为先锋,破贼师旅!”

其余几名将领闻言后也都纷纷起身请战,李泰观此态度后心中也颇感满意,如何排兵布阵,他心中早有定计,自然不会随意的更改。众人能够意识到此战避无可避从而端正自己的态度、统一想法,就是这场战前会议最大的收获。

于是接下来,李泰便开始安排接下来的战阵人事布置。他自己亲领三万人马作为中军,高乐与贺若敦则各统兵一万为左右军,其余的人马则在韩果的率领下仍然据守乌苏城这一大军后路。

贼主匆匆引晋阳之众南来欲战,足见其失地之惶恐。而今急于求战者是贼非我,其军势仍壮、未可轻敌,况且当下晋州之战未了,今于乌苏贸然与敌决战,胜则固然可喜,败亦足以为忧啊!未若固守当下所得,待贼意志有弛再为谋进之计。”

王悦这么说也不无道理,西魏将士们毕竟不是铁打的,征战进行了一个多月,许多人都已经流露疲累之态。

而且眼下敌我双方兵力对比也是非常的悬殊,在没有更进一步图谋的情况下,固守乌苏锁定住当下战线和战果算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如果再继续战斗下去,无论是对前线将士们的体力精力消耗、还是后方的物资补给输送都是一个巨大的压力。一个不慎,便极有可能将之前已经吞下的全都吐出来。

随着王悦开口发表意见,又有几名将领开口表示出了类似的隐忧。但是这种比较保守稳妥的意见自然引起了其他好战者的不满,诸如贺若敦听完后当即便要开口嘲讽这些人胆小怯战,不过却被李泰用眼神制止了。

李泰自知无论一件事情有多么正确,只要参与讨论的人足够多,那就一定会听到不同的声音。所以真正想要去推动某件事的执行,反而不需要征求太多人的意见,只要能够做出成果,质疑声也就会逐渐的消失。

诸将在各自获得分派的任务后,便也都纷纷起身告辞、离开大帐后便返回各自营宿地整顿军伍,迎接之后的大战。

但是此番与北齐进行决战又有不同,这件事本身已经是无可避免的,但却未必人人都对此持赞同态度。

李泰之所以在战前召集诸将于大帐中商讨此事,与其说是商讨,更多的是给这些持有不同意见的人一个表达的机会,说服他们达成一致,从而在接下来的战斗中能够摒弃那些消极的看法,从而积极参与战斗。

随着几名将领表示彼此转为相持对峙要比寻求决战更合适的看法,又有一名曾经坐镇玉壁、正平等沿汾要地的将领高琳站起身来说道:“王骠骑等见解虽确持重之论,但仍有失片面。此番用兵因主上筹谋运计使贼疲于应对,遂成今日之功。

然则贼之晋阳师旅皆骁勇好斗,纵然我明智罢战,贼亦绝不会轻允。旧年我军驻守玉壁、柏壁等诸与敌相接之城戍,因险据要尚可维持。而今战线向前推进许多,与贼接壤更多,若不欲放弃所得,则边防压力尤重,国之谷帛赋税恐怕大半都要耗于诸境。

况此诸新拓领土民皆乍附之众,尚未深被主上德义,一旦见我裹足不前,恐将疑我势力不继,轻起去就之念,届时必将谋乱频频、战火四起。唯痛击贼之大部,方能以此吓众,使其恭从吾国法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