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三章 胜利者才有的特权(2 / 3)

加入书签

还是那句话,面对战争,官衔和职务不是死神放过你的标志,上校炸死后,一个士兵冲过去,痛苦的喊着,“我刚才还在教他怎么用电台……”

人命说没就没了,哪怕上一分钟还在一起吹牛。

娜塔莉就用镜头这么冰冷无情的告诉观众——战争,就是这样!

在‘贝克汉姆’之死中,其中詹姆斯完全认错了贩卖dvd的‘贝克汉姆’,他以为他比别的美国人更了解伊拉克人,能和伊拉克人交上朋友,其实到头来他跟其他美国人没有什么两样,他们连伊拉克人谁是谁都分不清,哪怕是同他朝夕相处的伊拉克人。

美国人看伊拉克人,伊拉克人看美国人,西方人看东方人,东方人看西方人,其实大家眼里,对方种族的人都是一个样,难以分得清楚,这就是隔阂,这种跨越种族的隔阂,就像是信仰和意识形态之争一样,永远不会消失。

当然。这些都是影片的基础立场,它外面包裹着的全是‘反思’。

影片使用了纪实拍摄的手法。晃来晃去的肩扛摄像机镜头带来了真正的伊拉克战场,周围到处是胆战心惊的美军士兵和蚂蚁一样的伊拉克人。身处战争之中,大家都是弱者。

武装到牙齿的美国大兵随时有可能坐上“土飞机”;伊拉克武装分子也轻易地倒毙在美军的枪下;平民们更是不用说,双方的任何一个小小冲突,就足以碾碎他们。

或许确实对战争片大场面力有未逮,娜塔莉明显使用了更多独立影片文艺化的散漫叙事手法,通过詹姆斯的眼睛,展示了一个个的片段,虽然其中没有紧凑的叙事和迭起的高.潮,却真实的让人窒息。

开场死去的拆弹员,就是娜塔莉在给观众展示正确的拆弹程序,通过正规程序的演示,为詹姆斯出场后疯狂的‘个人英雄主义’行为留下参照。

在这里,娜塔莉明显改过剧本,通过詹姆斯说出的——美国人不知道伊拉克人想要什么,伊拉克人也不屑于让美国人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恐怕就是对这种情况极好的写照。

拆弹员之死其实就是娜塔莉本人的开场白,她首先破除掉人们惯常的观影心理,严正的声明,面对战争谁都是弱者,真实的战场上没有史蒂夫?罗杰斯,更没有几十次都不炸死的兰博。

赏金猎人之死中,猎人头目的造型拉风至极,抛开彪悍的装扮不讲,单是手中那把巴雷特大狙,就能酷死一大片,按照常规的电影思维,这又是一个怎么打也不死能够横扫所有战争片的超级英雄。

可是几分钟后,拉风的猎人头目就被伊拉克人一枪狙中心脏挂掉,也再次向观众展示了战争的残酷。

接着的医官之死中,詹姆斯所属部队里的心理医官,要出去给予拆弹小组实际上的帮助,于是他找到正要出勤的詹姆斯小组,要求一起出任务。

结果很不幸,一枚土质炸弹要了上校的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