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四章 效应(2 / 3)

加入书签

市面上的猫头鹰坠饰、霍格沃茨魔法学校各个学院的徽章、哈利波特的睡枕和水杯等等,全都创造了极高的市场效益。

还有迪士尼内部消化的电视版权以及dvd和录像带行版权,这两方面瑞恩个人直接享有百分之三十的利润分成。

瑞恩通过掌控的华特迪士尼和参与了电影投资的时代华纳,打造了一条巨大的产业链,毫不夸张的说,就算现在他身无分文,通过哈利波特系列的分成收入,也能很快跨入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北美票房在向着三亿美元迈进,英国票房进一步挺进了三千万英镑大关,而周边产品带来的效益,足足是电影票房本身的数倍之多。

电影上映三周后,就有一直盯着这条产业链的相关机构表了大致的统计数据——仅仅在英美两地,《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创造的总收益已经接近了二十亿美元!

成功穿过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拐进对角巷,就进入了贴满哈利波特电影原图和挂满相关周边的店面,在这独具特色的环境里,带着轻松的心情和促狭的微笑。做几个无伤大雅的恶作剧,把哈利波特精心准备的美食当做魔咒带来的神奇,深埋内心的奇异幻想在这一刻化为了无忧无虑的真实。

这样的店面,一致受到了青少年的追捧,那些外形无限接近电影的美食,成为了很多未成年人用餐的选。

文化产业一旦形成了社会现象,不但没有国界。也会过行业界限。

“哈利波特系列服饰,以个性风格和睿智的冒险精神为灵魂,以故事情节和魔幻宠物为素材,运用瑞恩创造的独特的背景。倡导时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

这是迪士尼专卖店前,为新上市的哈利波特童装做出的标明,这些服装在前三周的销售量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即便后续出现了下滑,但销量一直稳定,全美大街小巷多出的那么多‘小巫师’,足以说明这一点。

作为金融和经济类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之一,《华尔街日报》对此展开了详细的分析。

“哈利波特的成功离不开品牌的成功塑造,众所周知,随着瑞恩的名声传遍全世界,本就有足够质量保证的《哈利波特》系列图书形成了图书畅销品牌,而拥有了瑞恩作为支撑的这个品牌,获得了主流社会的认可,拥有了数之不清的支持者,甚至得到了全美教师和家长联合会的大力推荐。”

在占据周边相当份额的玩具方面,除了迪士尼下属的布偶公司外,世界三大玩具制造商美泰、乐高和孩之宝分别以数千万美元的价格,拿到了哈利波特特定玩具和相关文具的特许经营权。

比如美泰,可以将赫敏等人物芭比化……

孩之宝的市场总监艾伦?林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提到,“像哈利波特这样的品牌资产将经久不衰,因为它吸引的不止是儿童,还包括成年人,瑞恩创造的是一个可以与芭比娃娃比肩的玩具品牌,像这类商品生命周期都特别的长,从目前市场的反响来看,无论是哈利波特迷,还是瑞恩的支持者,珍藏所有与哈利波特有关的产品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实际上,电影上映后,市场上出现了一千五百多种玩具与文具,像是魔杖、哈利波特万花筒、铅笔盒、飞天扫帚等层出不穷,与之相对应的就是那可观的销量。

当然,那些精巧的饰物同样受到了青少年们的亲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