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完全不一样的画风(2 / 3)

加入书签

许圉师劈头盖脸的问道:“青溪县什么情况?”

现在风雪一封路,还将粮仓也压垮了,全县生计如何是好?

“快!必须全力救助桐庐县!”

许圉师心脏都跳出了口腔,这代县丞是他挑选的,真要出了惨绝人寰的祸事,他这刺史都有可能受到牵连,当即安排谢真,以救援桐庐县为先。

许圉师突然想到什么,问道:“青溪县还没有消息?”

一条大江上游是遂安县,中游是青溪县,下游是桐庐县。

江南此地多台风多大雨,气候潮湿,尤其是南风雾,屋子里无故都能渗出水来。

江南的粮仓多建在通风处,有的为了避免潮气,还会特地建在高处,地下浮空,又大又圆,以抗潮防风为主,巨大的圆顶一旦堆积了大量的积雪,有心打扫都非易事,何况现在遇到这般天灾。

就江南对雪患防范的不足,只怕多地都会出现缺粮的危机。

许圉师念及此处,脸色苍白,大叫:“不好!竖子误我!”

谢真与信使都以为许圉师说的是不敢担责的桐庐县代县丞吕峰。

上下游的遂安县、桐庐县都有消息传来,为何中游的青溪县还没有消息?

“报!”

许圉师等了一炷香的时间,终于等来了前往青溪县的信使。

其他方向的使者都是急得满头大汗,大冬天里恨不得三步并作两步的跑来报道,生怕耽搁一分一秒。

青溪县的信使却不疾不徐的走入大堂。

却不知许圉师骂的是姬温。

姬温对于桐庐县的治理是重桑蚕轻农耕。

因为县里壮丁稀少,农耕获利不大。

姬温决定以桑蚕兴县,他最初的计划就是重桑蚕织布形成内销循环,振兴县里的经济。对于粮食的态度是放任自流,无须多,够用就好,实在不行亦可从周边引入。桐庐县的北面就是江南的产粮重地苏湖地区,可以很容易就能购得粮食。

只是后来发展路线与青溪县相同,为了争一时之气,他强行与青溪县争斗,导致县内经济失衡,原本的桑蚕业一塌糊涂,被忽视的农业更加无法自给自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