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少年意气(2 / 5)

加入书签

必须要有人响应,而且得有志之士响应。

张柬之、卢照邻、杜审言三人称呼“陈先生”,而富嘉谟则叫青溪先生。

富嘉谟曾陪同骆宾王南下,在青溪县与陈青兕有过接触往来,故叫法略有不同。

张柬之、富嘉谟,陈青兕是很熟悉的,前者算得上是半个学生,后者旧识。

卢照邻、杜审言这两人陈青兕接触的很少,可对于他们的大名却也是如雷贯耳。

卢照邻自不用说,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之一,大唐诗文变革的领军人物。

推动盛唐体,这是在改变整个文坛风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绝不是他一人的事情。

但身为发起者,首战赢得越漂亮,路也就越好走。

陈青兕一直都在等风浪起来,他好在关键的时候给予反击。结果……这风浪就想已入暮年的老头解手,就算胸中雄心万丈,想要一泻千里,结果鞋子湿漉漉的。

风浪就是起不来,还有给压下去的迹象。

这才特地寻张大安问一问,了解一下情况。

而杜审言,他是清流派杜依艺的儿子,也是当世少有的才子,诗文皆是一绝,历史上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他的孙子,正是杜甫,在中国应该没有多少人不认识。

陈青兕的目光在四人身上一一掠过,颇为高兴的说道:“难得你们聚在一起。”

四人中除了张柬之,其余三人都是文坛的顶尖人物,也是改革唐初文风的奠基人物。

张柬之其实也擅长作诗,他的《出塞》也是一绝,只不过政治成就远胜文学成就,后期又受到李显、韦皇后、武三思的忌惮排挤,诗文大多失传,这才不显诗名。

陈青兕有自知之明,这种针对传承了数百年的六朝余风,仅靠他一人招旗呐喊是不够的。

“赵持满!”

念了对方的名字,认真思量了片刻,陈青兕心中有了定计。本不欲将他人牵扯进来,现在赵持满主动入局,就没有不利用的道理。

第二日,陈青兕这边计划还未实施,张柬之、卢照邻、富嘉谟、杜审言四人一并登门求见。

“见过陈先生(青溪先生)!”

四人并没有称呼陈青兕为陈侍郎,而是以先生相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