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四十二章 石油无限(3 / 4)

加入书签

“一旦摘下西方石油有机说的假面具,石油的价格就会像当初的香料一样,难以继续维持高价位”恩道尔曾经做过这样的预测

他认为,目前为实现对整个伊斯兰世界石油资源的军事控制,美国制定了“大中东”计划,这一计划西起摩洛哥,横跨利比亚埃及苏丹波斯湾,东至阿富汗巴基斯坦

大中东计划的最终目的,是牢牢控制核心战略资源——石油并且以此作为将来敲诈石油进口国的筹码,其终极目的是创建史无前例的全球霸权

面对这些向传统石油地质理论挑战的现象,人们似乎有理由认为:世界上有些油田的石油似乎正在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一些油气可能来自地壳深处;石油的生成运移聚集可能与地震有关,而地震恰恰是地壳运动的表征,它能把地下深处的油气“送”上来吗?

由来已久的“石油无机生成理论”,油气生成可能是20世纪地质科学中争论得最为激烈的问题之一,而且是一个古老而敏感的问题从俄罗斯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算起,油气无机成因的假说提出已有100多年了

1962年,恩道尔以全额奖学金考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攻读工程学他第一次接触到美国巨富家庭的子弟,他班上有杜邦家族的子弟也有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弟

“我在普林斯顿的经历令我非仇惊,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体验到美国这部分阶层的人格道德堕落,我从来没有见过有人对不属于自己圈子的人完全麻木这段经历对我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我太了解美国精英集团的心态,他们的心灵并不美丽”恩道尔回忆说

之后恩道尔改学政治学年从普林斯顿毕业当时美国正处于巨大的思潮转换,越战正在进行中,同许多人一样,恩道尔开始意识到美国精英们指引的方向的错误,于是他选择去波士顿参加扶贫工作,目睹了生存在贫民窟的人们的煎熬

然后离开美国到瑞典攻读博士生,在那里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学生,研读了《资本论》,这段经历为他打开了全新的视角

完成学业以后他回到美国作为自由撰稿人开始了研究和思考的生涯,上世纪80年代恩道尔移居德国,以一个身居衡的美国人视角审视美国的政策,从事对世界石油能源核能金融和地缘政治的一些重大课题研究

在原本时空里从20世纪初开始,一批又一批的俄罗斯科学家不断地提出“石油无机生成”的理论和生成机制,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库德良采夫克鲁泡特金萨尔基索夫波尔菲里也夫和波实卡雷夫等;西方则有罗宾逊古德阿布拉加诺萨特马里等

尽管持“石油无机生成”观点的学者也不少,但他们提出的“原理”归纳起来就是:石油来源于地幔,是地嶝着地壳裂隙上涌过程中的衍生物

任何物体都是在特定的内力和外力作用下,处于力的动态平衡而显现的一种物质形态在超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地幔的原子原子核直至基本劣等层次上的物质都是地壳中的任何物质无与伦比的,而且都是与地壳中的元素呈现出的性状不同的

“石油枯竭这个说法,是被刻意制造出来的一个神话在这个神话之下,石油将要用完的这个说法就把石油价格推高了石油变成控制经济发展速度的工具了石油消耗完这个事情不存在,石油并不是从死亡的动物尸体石化发生的它是从地面深处,持续不断地生成的一种东西,只要你能够有办法把石油找到,你就能够解决石油短缺的问题”恩道尔如是认为

他经过大量调查和接触许多乌克兰的科学家,发现目前俄罗斯的“石油无机说”,即石油生成于地幔之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一理论,之所以被传统石油地质学驳斥为异想天开,就是那些坚持“石油有机说”学说的美英的石油利益集团,制造了一个稀缺理论来控制市场的阴谋

“石油价格其实从上世纪80年代末就跟供需是没有关系的比如2008年7月份,世界的石油价格达到了每桶170美元,这有道理吗?这跟石油的供需有关系吗?没有主要是华尔街的那些跟石油期货有关的公司有关,掌握控制权的一直是一小撮美英石油公司——曾被称作‘石油七姊妹’如今合并为四家: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壳牌上世纪80年代末,一种新的金融工具‘石油期货’大行其道,开启了美英合伙控制石油的新套路这种机制抛开了传统的石油供需法则,可以在关键时期控制石油价格,为他们利用石油发动经济战提供了无限的可能都市之异能终结者最新章节”恩道尔这样论证自己的观点

一些专家认为石油的有机论和无机论都是俄罗斯学界在18世纪和19世纪中叶提出的,虽然业界对于有机和无机说一直交锋不断,但都是作为两种学说并立

而另一些专家则认为石油有机论虽然是一个自然科学结论,但是它可以在市场上造成预期行为,造成价格的翻跟头行为,所以一些人消石油的生产被屏蔽掉,然后制造石油供应的一种紧张的情绪来操纵市场推升油价,获得更多的利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