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三十四章 古代核能(1 / 4)

加入书签

尽管差异如此细微,却引起了华夏联邦科学家的警惕,这其中一定发生过某种怪事。进一步的分析显示,从该矿采来的一部分矿石中,铀235严重缺斤短两,大约有200千克不翼而飞。

不要小看这两百克,这是足够足够制造6枚原子弹的分量!

接连几周,华联原子能委员会的专家们都困惑不已。直到有人突然想起19年前的一个理论预言,大家才恍然大悟。

1953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乔治.w.韦瑟里尔和芝加哥大学的马克.g.英格拉姆指出,一些铀矿矿脉可能曾经形成过天然的核裂变反应堆,这个观点很快便流行起来。

其后不久,美国阿肯色大学的一位化学家黑田和夫计算出了铀矿自发产生“自持裂变反应”的条件。所谓自持裂变反应,即可以自发维持下去的核裂变反应,是从一个偶然闯入的中子开始的。

)

在一部分被封锁的知识中,连飞逸现在也开始有资格接触到超古代文明的内容,这些出现在本纪元文字历史以前的高级文明,一直都是迷一般的存在。

并不像大部分普通人所认识的那样,人类在几百万年前从猴子变成人类,然后从石器时代到部落制度,然后再奴隶、封建、帝王以及近代民族国家建立。

这种所谓的历史常识,只是课本上灌输的理念而已,并非代表绝对的真实。在地球上,依旧有着许多不可思议的东西,从久远的时代遗留下来,给现在的人类以无比的震撼。 智能工厂1334

第一个是核反应堆,这个的反应堆被使用了50万年,20亿年前,十几座天然核反应堆神秘启动,稳定地输出能量,并安全运转了几十万年之久。

在反应过程中,它会诱使一个铀235原子核发生分裂,裂变产生更多的中子,又会引发其他原子核继续分裂,如此循环下去,形成连锁反应。

投靠华夏联邦的日本核物理科学家黑田和夫认为,自持裂变反应能够发生的第一个条件就是,铀矿矿脉的大小必须超过诱发裂变的中子在矿石中穿行的平均距离,也就是0.67米左右。

这个条件可以保证,裂变的原子核释放的中子在逃离矿脉之前,就能被其他铀原子核吸收。

第二个必要条件是,铀235必须足够丰富。今天,即使是储量最大、浓度最高的铀矿矿脉也无法成为一座核反应堆,因为铀235的浓度过低,甚至连1都不到。

为什么它们没有在爆炸中自我摧毁?是谁保证了这些核反应的安全运行?通过对遗迹抽丝剥茧地分析,远古核反应堆的真相正越来越清晰地暴露在我们面前。

1962年5月,华夏联邦一座核燃料处理厂的一名工人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当时他正对一块铀矿石进行常规分析,这块矿石采自一座看似普通的铀矿。

与所有的天然铀矿一样,该矿石含有3种铀同位素──换句话说,其中的铀元素以3种不同的形态存在,它们的原子量各不相同,含量最丰富的是铀238,最稀少的是铀234。

而人们垂涎三尺,能够维持核链式反应的同位素,则是铀235。在地球上几乎所有的地方,甚至在月球上或陨石中,铀235同位素的原子数量在铀元素总量中占据的比例始终都是0.720。

不过,在这些采自非洲加蓬的矿石样品中,铀235的含量仅有0.717!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