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六十三章 生物克隆(3 / 5)

加入书签

中国研制成功了基因工程干扰素,并用于临床和实现了产业化,这是这一段在电视上介绍得最多的信息之一。

科学家认为,基因工程师在今后几年内,将有可能研制出治疗免疫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顽疾的基因工程药物。

利用生物技术开发出的新疗法也日益增多,在治疗遗传性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方面,尤为突出,例如,华夏联邦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科学家用基因疗法治疗一名腺苷脱氨酶缺乏症的患儿。

他们将能分泌腺苷脱氨酶的健康基因注入患儿体内,患儿免疫系统缺陷得到修复,功能恢复正常。

而国内的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与也与几家大型医院合作,采用反转录病毒基因转移技术,治疗两例血友病患者,取得了显着疗效。

但是当生物学技术进步发展后的现在,总算是勉强可以使用了,虽然还没有达到中医的高度。不过西式医学的经济价值比中医要高,所以仍旧不少财团愿意注资,其中最为积极的就是青竹化工集团。

在1954年以前,用于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只能从猪或牛的胰脏中提取。

直到1950年,青竹医药集团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人工合成胰岛素取得成功,此后不久,科学家已能够用经过基因转移的微生物,批量生产纯净的人工胰岛素。

用于治疗侏儒症的人体生长激素于1951年研制成功,1960年才获得批准,应用于临床。1961年,在美国和欧洲,基因工程干扰素也先后投放市场。

完成以上生物学技术突破的,依旧是青竹医药集团。

长期依靠输血维持生命的患者,关节出血、肌肉萎缩等症状大为改善,体内凝血因子浓度成倍上升,凝血活性大大提高,已持续18个月未进行输血治疗。这是迄今世界上治疗血友病疗效最好的一例。

今年,国际上正式将基因疗法用于临床。目前掌握这种技术的也只有中国、美国和德国这三个国家。

而经过卫生部批准,复旦大学遗传研究所与上海市立医院的基因治疗血友病技术,已正式应用于临床,成为国际上第一例获国家批准的基因治疗技术。

迄今,在临床实践中应用生物技术开发的诊断、检测装置已有数百种,其中最重要的是血液产品筛选试验装置,这种装置可以保证血液制品不被艾滋病毒、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所污染。

生物技术在农业、畜牧业和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也引人注目。

此后,促红细胞生长素、乙肝疫苗等一大批基因工程药物相继投放市场。现今世界已有50多种生物技术新型药物和疫苗投放市场,大部分是欧美市场和非洲国家,主要的供应商便是青竹医药集团。

生物学的进步,技术的研发,为青竹化工集团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可惜华夏联邦依旧坚持中医为主,西医为辅的医疗体系,因此许多西式药物都被严格管制,很难获得上市批准。

就算能够进入中国市场,也被列为处方药,没有医生的批文,一般人是无法从药房中通过购买来获得的。

所以,大部分的西式药物公司,都放弃了中国市场,而转为支持西医的欧洲和北美市场,那里才是赚钱的好地方。

就算青竹医药集团,其主要面向的市场也是北美和西欧,以及东非,光是今年,就已经有自行研制的15种新型药物投放市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