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五十八章 古代武学(3 / 5)

加入书签

而术者,变化之道也。

从剑经中的歌诀可以看到这样的记述:“精神凝结一团团,动静之为贵自然。随所往来无阻滞,任从指点合先天。”

从这段论述中,张岳丘可以知道古代先贤的想法和思路,随所往来的顺随为法而实施攻防招法,是其基本攻防变化之技术。

而柔化刚发,以柔用刚是其根本的技术方法。

至于“功”则是功夫、听探、顺化之能力,更是以柔用刚之攻防能力,以及至妙变化之自出的能力,最后也是含形随应致变时至神知之能力。

以“法”而言,这本剑谱理明则法密。有其理,便有其法。然而在“法”的内容中,有练法、建体之法、运用于攻防之法,故而必须分别论之。

建体之法,是有内功功法的建“健之体”、外功法的建“顺之体”、内外合修的建“健顺之德体”三项基本内容,及“形、气、神”三层艺境之体的修法内容。

从“练”这个角度分析,张岳丘也看出了不少门道,这本剑谱既然有建德体之法,那么德体立便有德体运用直至至用的过程之方法。

则剑经外篇的“初基等级详序”之内容中所述之系列方法,皆视为练法。不练不熟,此练法是为了熟而练的方法。

而“用”则代表了实战应对,《浑元剑经》之中,将用法分为“术、道”两个层次立论的,这已经是对于中国武学千百年来发展的总结和升华了。

“务须功力体精神”之能力,层层体现攻防功夫之能力。

而“形”,乃有形的手战之道,无形的手战之道。

有形者,因形练形,后天之功,果能以先天之神为体用,足以向机御变,因变致神。无形者,极至道成,其妙存乎虚灵之人,其几速于影响。有形者,至妙变化之自出;无形者,含形随应致变,时至神知。

“意”:则是指不动不牵意诚笃。气随心到,心逐气穿,心能普照,气自周全,久而力自加焉。

世界上,唯有中国将杀戮的技巧上升到了“道”的层次,而其余文明和国家,都还只是在追求武术的杀伤效应本身。

术法为“至妙变化之自出,非身柔若絮,灵活稳准,难以为此也。”乃“养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的术法。

道法为“含形随应致变,皆以他力取法”,“要在心空灵,而手灵妙,猝变无心动中惶惶之色,动静自然,非勉强也。自然之力,由于习惯也。潜神熟练,自可时至神知。”乃“固灵根而静心者,修道也”的道法。

并将具体用招法则,定为“因变亦受、逸以待劳,从之以为进退,逆力以为揭献”之两法中施之,即“寄奇于隅内”。

并又有“用形、用气、用神”之区别的详细之论述。真可谓诸用法全矣!这可从经文中所述诸法之内容丰富详尽而知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