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五十二章 争吵不休(3 / 4)

加入书签

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这么做毫无疑义。

你说耗了这么多的军费,假若能有点成就的话也就捏着鼻子认了,可现在单纯是劳民伤财,并且还未建寸功。

并且印度内阁一遍又一遍的摆出战前印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兵力对比。在这种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形之下,印度的陆军和空军竟然还是遭遇了可耻的失败。

而内阁不少文官也跳出来指责发难,要求军队应该为这样的失利承担责任。

在宣泄了一番对军队的不满之后,英.甘地夫人才开始与其他内阁官员们讨论下一步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挽救局面。

而在讨论的过程中,印度政府内阁的意见主要分为两派,一派是坚持克什米尔印度军队的实力仍然非常的雄厚,并且要是比拼国力的话,巴基斯坦绝非印度的对手。

他们认为战争应该继续下去,并且认为东路的印军完全可以回师拯救克什米尔谷地,然后把巴基斯坦赶出去。整顿兵力,再图下一步的打算。

在战前,华夏联邦国防部和元首内阁就已经制定好了大的方针战略,对于克什米尔地区的归属权有了很明白的定义。

因此伯尼哈尔防区的战役结束后,第一个站出来挽救印度东方面路军的人反而是给他们带来灭顶之灾的华夏联邦。

而对于印度政府来说,东巴战场已经取得胜利,而克什米尔谷地的陷落也已成定局,这就完全决定了这场战争的胜负,印度的东线战场就算继续进行下去,也只会造成毫无意义的牺牲。

所以当伯尼哈尔防区被巴军夺回之后,克什米尔谷地的印军就全军覆没,而印度东路方面军与印度国内的联系被切断的这一消息传到首都新德里,英.甘地夫人立马召开了内阁紧急会议。

这时候,参加会议的还有不少败军之将,而印度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萨姆.马克内肖上将和他的一干谋臣们。

这是以内阁中的激进派官员为主的意见,这些人虽然是文官,但与军队的关系十分密切。甚至有些人的产业就在克什米尔地区,哪能就这么送给巴基斯坦?

可有主战派就有主和派,令一批人却认为战争不该再继续下去了。

主和派则认为战争不能再打下去的原因是财政问题,短短一个月的战争,就消耗了大量的战争经费,总数额逾百亿美元。

以印度目前的农业和少量轻工业的孱弱经济模式,怎么可能支持下去?

就为钱的问题,现在印度的财政部长头发都急得白了,他宣布要是继续再打下去的话,国库就要被完全挥霍一空。所以他坚决不同意继续战争。

不过现在的印度总参谋部早没有了开战前的嚣张狂妄,也没有了往日在看待巴基斯坦人时那种不可一世的气焰,取而代之的是弥漫整个军队的悲观和失望情绪,甚至有些歇斯底里。

以英.甘地夫人为首的印度内阁,他们对于军队在克什米尔的惨败可以说是震惊和震怒,之前的两次的克什米尔战争,印度方面可以说都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考虑到现在,印巴之间的实力无论是从经济还是军事上,比之以往的差距要更大一些,而在这样的情形下,印度在西巴战场竟然遭到这样的失败。

本来关系就不太好的英.甘地夫人,她身为印度的国家总理,在会议上不断的质问萨姆.马克内肖上将,每年超过一百亿美元的军费,到底都花到哪里去了?

相对于还是农业国的印度而言。这些钱可都是从印度老百姓的腰包里抠出来的血汗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