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纵深防御(3 / 4)

加入书签

位于印度河上游的这个平坦的谷地,被一道山脉从中间切开,划分成了两个主要部分。而这两个适于人类居住的地方,都处在巴基斯坦控制区里。

而整个巴军在登东这里设立的防御阵地,距离印巴停火线也只有100公里的距离。对于机械化装甲部队而言。这仅仅是两个小时的路程。

印军两个装甲旅的东面,退后后大约35公里左右的一支部队,是担当西路军侧翼的第37和第26步兵师。这两支步兵师都配备着大量的机械化单位,所以行进速度并不慢,面前能够跟在装甲旅的后面。

而位于大部队西侧的则是第15,第17和第49这三个印军的摩托化步兵师,他们与最前面的装甲旅相比,落后了整整一百一十公里,拖着整个队伍的后腿。

辛格现在满心想要报复巴军,以至于他竟然忽视了位于西面侧翼的部队,已经离其他两支部队太过遥远了,并且还过于靠近位于西边的巴控克什米尔地区边界。

在这种地方,一旦遭受敌人的袭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西巴战线的东边,与伯尼哈尔一样被当作门户的还有登东,它们都是属于喜马拉雅山西部突出的山脉一角。地脉的突起和延伸,形成了一个山口,成为了一个天然的防御要塞的门户。

按照萨姆制定的军事作战计划,印度军方在西巴战线上一共投入了5个步兵师。其中有两个是机械化步兵师,另外三个则是摩托化步兵师。

而在世纪的行动中,机械化步兵师主要配备着装甲步兵战车,在维持攻击阵型的前进行动中,摩托化步兵师的进军速度是很难追赶上机械化步兵师的。

精神被折磨得有些恍惚的辛格,因为长时间得不到充分的消息,有些头晕的脑袋,使得他的思想陷入到了一种惯性的思维模式之中。

辛格现在就不断王牛角尖里钻,在他看来,既然巴军不断的往后撤退,那么自己所率领的西路军就应该不断的向前突进,直到追赶上这群可恶的混蛋,然后给他们一点教训。

哪知道,辛格现在连部队的阵型有些过于分散了都不知道。

这两个地方。都是是印控克什米尔和巴控克什米尔的重要的联系通道。而从战略地位上来看,登东的战略价值比起伯尼哈尔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尼伯哈尔背后只有崎岖难行的山道,而登东这里却有着唯一一条可供大规模部队行进的公路。直通位于印度河上游的平原谷地。

那里地势平坦,有着充足的河水可以用于灌溉,加上土地肥沃,是克什米尔地区人口最为稠密和农业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政治和经济价值,几乎比得上印控区的克什米尔谷地。

所以,巴军可以让尼伯哈尔的驻军利用主动撤退的方式来诱敌深入,因为那里既有山道阻隔,后面也不是什么重要的经济区。

但是登东却只能严防死守。寸土不让,一旦被印军突破这里,对于身后的伊斯兰城市而言,都是灾难性的后果。

由于推进速度的不同,从而导致了西路军三个师之间的距离不断拉大,并且这个样子,最容易出现脱离大部队集群而成为孤军的状况。

一旦失去了友军的掩护,在这茫茫的巴控区,就等于陷入敌军的包围中,结果不想可知。

到了7月2日,在西路军长达三十五公里进攻正面上,原本齐头并进的阵型,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三路散开的状态。

位于中路,最前最突出的部队是西路军第5和第8装甲旅,这两者机械化装甲部队在从山道中脱困之后,就一直憋着一肚子气,现在正飞速接近巴基斯坦的第二道防线。

这一次,敌人的阵地就在眼前,而且是跑不动的哪一种,印军士兵觉得自己可以好好打一场了,不用像这几天来那样窝囊受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