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五章 处境狼狈(3 / 4)

加入书签

其实德国人和美国人,从二战以来,也渐渐开始学习中国人的战术执行方式,舍弃了二战那种互相比拼战壕和碉堡的固定阵地战,而是采用灵活的机动作战。

不过这可不是所谓的游击战,游击战指的是没有固定的根据地。而因为武器的落后,仍然需要建立固定的伏击圈。也就是固定的阵地。

火炮、防空、火炮、防空,两支部队间相互掩护和收缩防线,如此往复式的消耗印军的兵力和精神,直到他们无法承受压力而撤退。

到了那个时候,就由巴军整装待发的机械化装甲师全军发起突袭,尾随追击,彻底压垮印军的斗志,让撤退变成溃退。

不过,这样的战术对于巴基斯坦人来说还是太难了一些,因为想要达成这样的目的,在战斗中投入的地面部队必须要拥有非常高的战术素养以及良好的纪律。

不仅要做到冷静,还要做到绝对的服从,进入战斗状态要快,撤离战斗状态也要快。不得贪功。不得恋战,不疾不徐,按部就班。

没有经过良好的运动战训练。以及松散的军事纪律和士兵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让巴基斯坦的陆军部队难以做完成这样的战术。

而像印度这样的国家,即便是经济状况还算不错,但目前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将先进的自行火炮卖给他们。

现在,全世界掌握了自行火炮的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只有中国、德国、波兰还有美国。印度虽然是波兰的第一大军火采购商,但波兰政府也要考虑华夏联邦的态度,卖给印度的自行火炮也大多是“问题产品”。

至于德国和美国,他们基本都是自己用为主,外销的数量不多,印度的自行火炮就少得可怜,只能混在装甲旅内使用。

自行火炮的炮口缓缓抬起,一枚枚炮弹被压进了弹仓,金属摩擦声,让人听得一阵亢奋。随后是连绵的火药爆鸣。

松软的泥土被巨大的反作用力震得瑟瑟发抖,一些小石子纷纷快乐的跃起,这是重金属的乐章在响彻云霄。

因此在不得已之下,在执行机动作战的两支队伍中,就有华夏联邦派遣入巴基斯坦的两个自行火炮团。以及一个自行防空导弹团组成。

在平常的军事行动中,许多华军士兵都被拆分,分到下面去担任班长或者排军士,协助地面部队的指挥工作。

这才堪堪达到了最低的战术要求,同时也让巴基斯坦的将领见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现代化作战模式,这可不仅仅是武器的更新。

战术思想,军事训练,兵源素质,这些都是最基础的东西,也是巴基斯坦和印度这样的国家所缺乏的东西。

通过了这一次实战,很好的证明了这种战术的效用,对此华夏联邦军的高层还是很满意的。能够用别人的部队来试验自己的新战术。这种好事上哪去找啊。

又是一轮凶猛的炮火,炮弹呼啸着扑向印军的机械化装甲部队,掩护友军撤离原先的防御阵地。

这种战术,针对的就是印军装甲部队和空中攻击机群协同的一个时间差,根据印军一贯的表现,大概也能知道这个时间差的具体数值。。

15分钟的自行火炮轰击,让携带重炮的炮兵团能够安然后撤,攻击受阻的印军,一般会像美军那样呼叫空中支援,而这基本要十五分钟的时间。

等印军的飞行中队来到,随军机动的防空火力车和履带式防空导弹车就可以出马了,对印军的攻击机群进行针对性的拦截。

等到印军的战斗机经受不住损失然后撤退,那时候印军重炮兵团又可以建立起新的火炮阵地,并且立即投入进入新的战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