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最后阶段(2 / 5)

加入书签

不过,羲和十五号是第二个自动取样返回探测器,先于它一年发射的羲和十四号,不幸撞毁在月球上。

羲和十五号,质量约七吨,由“巨灵神号”重型运载火箭发射。它由上下两个部分组成,上面部分称为“上升级”,负责把装有月球样品的返回舱送回地球。

下面部分称为“着陆级”,主要由制动发动机、游动发动机和圆柱形推进剂箱、月球样品采集装置、导航与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通信系统、化学电池和缓冲着陆架等组成。

其于1963年7月14日起程,历经5天的漫长旅途,在月球表面成功的实现了软着陆。着陆级先开始工作。它伸出钻臂。露出空芯的钻管,开始采集月球样品。

钻臂可以移动以避开过硬的月岩,钻头内的传感器可以测试月岩或月壤的阻力以确定钻头的转速,只用7分钟钻头就钻进35厘米深,采集了一公斤的月壤标本,然后它将含有月壤的钻管送进返回舱,并进行自动密封。

几分钟之后,西方世界的各大主流媒体抢先刊登了这些月球表面的照片,华夏联邦的科学家人对此十分生气。从那以后。华夏联邦在探测器上传回的图片都加上了密码。

1960年,华夏联邦的第二颗软着陆器羲和十号又踏上征程,它工作了一周的时间。除了拍摄图片外,还携带了一种穿透器,通过测定穿进月壤的速度和深度,分析月壤的力学性质。

羲和十号还测量了月壤密度,并通过测量着陆时与月球碰撞产生的振动波的时间和强度,获得了20厘米~30厘米厚月壤的力学性质。

测量的结果表明,着陆点附近的月壤呈粒状性质,并有轻微的黏性。密度约为每立方厘米克。

为了确切了解月球重力场的分布,避免载人登月器偏离着陆点,华夏联邦还发射了环月探测器,对月球重力场分布并不均匀的情况进行了详细探测。

随后,根据地面指令上升发动机点火,返回舱踏上返程。

三天后,在约距地球五万公里的地方。返回舱与仪器舱分离,以大约11千米每秒的速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由于是弹道式返回,在穿过大气层时它的前缘温度超过了一万摄氏度,过载达到了50个g的重力加速度。

人类首颗环绕月球飞行的月球探测器是羲和九号,它在350千米x1017千米的椭圆轨道上围绕月球飞行了五百多圈。

此后。华夏联邦又接连发射了羲和十一号、十二号和十三号月球探测器,这些月球探测器还测量了月球附近的辐射环境。包括月球表面伽马射线的强度,太阳风离子和电子通量等,它们默默地为载人月球飞行做好了准备。

华夏联邦的第三代月球探测器更是了得,它们能够自动在月面上挖土采样,并能返回地球。

1963年,华夏联邦在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之后,首次拾回了从月球上自行返回地球的球形返回舱,这是羲和十五号的杰作。

返回舱里带回的一公斤左右的月球岩石颗粒样品,使住在地球的人类第一次真真切切地见到了月亮上的“土特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