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九章 兵临城下(3 / 4)

加入书签

但是今天,华军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在中国,所谓的天堑对他根本毫无用处

能够跨越长江的他们可以将装甲部队轻松投入到拥有复杂水纹的地理环境下作战,所有妄图凭借地利来阻止其铁军前进的计划都将全面破产日本原本寄希望于划江而治的格局,在大型浮桥的面前,被撕得粉碎

拥有这样机动力量的武装是非常难以战胜的。以这支装甲部队的规模,一个舟桥旅仅仅为了开山铺路而存在,同时也兼具防空和放突袭的职能,就有了这样的强大战斗力,王立文亲率的主力部队更是强大。

一个师的重炮编制,中国**军的一个军都不见得有那么强大的威慑力,但华军却可以能够保证这些牵引式陆军重炮得以正常运转的。与中国其他的军事单位编制不同,华军特别重视的后勤补给。

为了保障军队的战斗力,华军后勤力量在编制上比较庞大。

合肥城内,不少有些实力的家族或者组织,都已经纷纷有了投降的心思。

且不说合肥城内如何,此时的长江,经过了白昼的繁忙,直到傍晚,还是没有任何停歇的迹象。一艘货轮从上海航行到达南京对面浦口码头,在得到了南京华联守军保护的情况下,三条由多个浮动部件串联组成的浮桥横跨长江

加上白天就已经假设好的另外三条浮桥,现在总共拥有多达六条大型浮桥,部队的投送速度更加迅速

载重三千吨的货轮上首先开下来一大群的工程车辆,他们在离着码头不远的地方选定锚地以积木式的全金属模块搭起栈桥,而后将从船上以吊车放入水中的细长船型浮舟开到特定的地方,以钢索勾连,其次以平整特型架桥模块在浮舟上面搭起一条拥有两侧护栏的平台,顺着江面快速的往南京方向延伸

三个多小时之后,一条宽达六米、长达2000米的钢铁浮桥赫然出现在南京江面上。有了这座浮桥,大军就可以源源不断的渡过天堑,直达对岸。在军事上,这确实是意义非凡,意味着华军的行进不再受到河流方面的制约。

华联国防部人力、后备役与后勤事务助理部长是三军后勤的领导人。陆军部、海军部、空军部部长负责本军种的后勤建设。华军实行是统供与传供相结合的后勤保障体制,国防部国防后勤局负责三军通用物资的供应,军种部的后勤保障部门负责本军种专用物资的保障。

国防后勤局建有6个补给中心,主要负责华联国土部队后勤物资供应。因为目前还没有海外部队,所以相应的后勤制度也只是一个猜想概念,计划安排除有些物资靠国内保障外,建有**的后勤保障体系。

陆军编设后勤与财务助理部长和陆军参谋部后勤副参谋长管理陆军后勤工作,主要保障机构有陆军器材部、陆军军事交通管理部、战区陆军后勤机构以及军、师支援司令部、陆军军事交通管理部、战区陆军后勤机构以及军、师支援司令部。

在已经面的漆黑的江面上,传来一阵沉闷的轰鸣声,没有灯光照射,令人无法那边究竟发生了,但不久之后,一阵阵压抑的惊呼传来,随即另一个令人心跳加速的场面出现了

坦克一长串的坦克如同黑夜中的猛兽一般轰鸣着,它们甚至都没有打开车灯,就那么沿着江边栈桥从长长的浮桥上滚滚而来,登上浦口区近岸,沿着部队隔离出来的通道,开往公路。

在这支机械化部队面前,就连大地都要为之战栗,这是一头足以撕裂任何障碍的铁甲雄狮,披着坚不可摧的外壳,在陌生的土地上横冲直撞,直到毁灭的尽头。

看着如此壮丽的景象,林翔从旁边满心欢喜地说道这就是第五军团的舟桥部队我们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架桥设备和队伍,能够在最短的内在江河之上架起足可令轻型坦克行驶的大型浮桥,如此方能保证沉重的战车可以在水网密集的地区以及沼泽、沙地等等危险地形展开机动作战横渡长江还是第一次实验,没想到会这么成功”

本来长江是作为天堑存在的,断绝南北,对面的敌人很难越过江面来发动攻击,理论上来说,这里就是中国南北的分界线。历史上,南京就曾多次凭借着滔滔的江水,成为保护汉族的生存的重要屏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