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四章 南京!南京!(1 / 2)

加入书签

一种说法是唐生智下的撤退命令,另一种说法是姜瑞元向唐生智发出“若不能坚持可以撤退”的命令。但不管说,唐生智都付有无法逃避的责任。

军队司令在下达撤退命令时,一定要说明向哪个方向撤退、以方式撤退、谁先退谁后退、谁来断后掩护,这是司令官的起码责任。

绝不能说一声“撤退”,就扔下军队不管首先逃跑。如果唐生智能够少贪生怕死一些,指挥南京的军队有组织地撤退,绝不会死那么多人。抗日战争中,象唐生智这样口头上最英勇无畏,实际上最贪生怕死的**官僚,绝对不是少数。

这一场悲剧,本不应该发生,但可惜这是宿命的交集,中国和日本,都不约而同的在这件事情上犯下了严重的决策误。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姜瑞元决定在上海开辟新的战场,使中日战争成为全面持久的战争来拖垮日本。

南京,将近二十万冤魂在痛苦中凄厉地哀嚎着,残垣败瓦间,随地可见中**民的尸首。这场惨烈的大屠杀还是发生了,中日两国也最终结下了永世不可化解的仇恨,这是屈辱与愤怒的种子。

在未来的两百年里,主宰着整个亚太区的动荡与杀戮。

溃败的军队和麻木的乱民,被全部残忍的杀死,还没来得及带走的财富与物资,全都被日军收缴。

南京保卫战是一次遭到惨重损失并且非常失败的战役,其教训是深刻的。

首先南京保卫战在战略上完全没有必要,这时中**的大部分将领也反对死守南京。死守南京的计划是唐生智打出爱国主义旗号的“极左”路线的产物,而与此同时,唐生智此人也是说得出做不到的软蛋。

1937年8月11日,姜瑞元将他最精锐的、由德国将军亲自训练的全德式装备的三个师:三十六师、八十七师和八十八师投入上海,主动向在上海租界的日军进攻,使中日战争变成了真正的全面战争。

保卫南京的目的不是为了打赢战争,而仅仅是为了保卫和塑造“爱国者”的面子。更为可怕的是一旦有人提出这样“极左”的爱国口号,没有人能够或愿意出来阻止,因为大家都怕承担卖国或汉歼的罪名。

身为一军主帅的姜瑞元之所以不肯不战而放弃南京也是害怕承担“卖国”的罪名。但以几十万人的生命为代价来塑造“爱国”的形象,实在是太过残酷的交易。

然而令人震惊的还是党官僚的**程度

唐生智在公共场合上信誓旦旦的宣布要与南京共存亡,并销毁一切船只,断绝了南京军民的所有退路。

但暗地里却为他准备了逃跑用的船只,并在关键的时候带头逃跑。对于唐生智的撤退命令,外界有两种说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