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西安事变(2 / 4)

加入书签

进入西北之行,姜瑞元的安全工作由三个人负责。

首先是蒋孝先,是时,此人担任侍从室第三组组长,扮演的是“带刀侍卫”的角色。几十名精干的特工,分作三班轮流负责蒋介石的居所安全。

其次是戴笠,接管调查课后,戴笠多了一项特别使命,即在各地潜伏特务,监视各地军阀的“异动”,预防兵变。

但张汉卿替蒋介石延揽了满洲责任后,蒋介石有时谈道张副司令,忠诚厚道之人,不可欺之以方。”

意思就是告诫属下与张汉卿“要表示真诚的合作”。这使得戴笠不曾在张学良身边设置伏线。

他本想通过抗日洗刷“不抵抗将军”的污名,现在不仅无法实现,而且东北军和赤军交手两次,两次大败,张的两个师被歼灭。

姜瑞元不但不给兵员补充,还把两个师的建制取消了。这使张汉卿疑心,认为姜瑞元可能在一箭双雕。剿匪成功,赤军被消灭,不成功的话,东北军被削弱,而中央军则保全实力,因此更对“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抵触。

张汉卿是在父亲被暗杀后匆促继承父业,成为东北军最高长官。他从小不爱读书,喜欢的是毒品、,他的知识水平,可能都不如那些上街游行空喊抗日的学生,更谈不上对中国当时的国情认知到胡适那种水平。

除此之外,张汉卿还有一个隐秘的动机,那就是利用兵谏逼姜瑞元抗日之后,他就可以在西北联合红军和西北军而割据,不仅洗刷不抗日的污名,而且可与中央军分庭抗礼。

事变之后张向蒋提出的条件,不仅有停止剿共立即抗日,还有成立西北联军和西北抗日联合政府等政治要求。

还有一个负警卫责任的是书记长邓文仪,这是由蓝衣社的性质决定的。作为“天子门生”,蓝衣社如同帝国时代的御林军,它的书记长天然地有护卫姜瑞元的职责。

但此前就已经发生了政训工作的失责,也即是王曲军官训练团事件。按贺衷寒制定的《政工条例》,各军阀部队政训人员均应由朝天宫指派。

但1936年夏,张汉卿却自行派人,去北平招募政工人员。结果“招考录取的二百名人员,几乎全是红门左派门徒分子或‘民族解放先锋队’的队员”。他们使奉军大批少壮军人日渐左倾。

总政训处长贺衷寒因此有“严重责任”。贺衷寒之后,是时任“西北剿总”政训处长的曾扩情。他早已王曲的“异动”,曾整理密报。但密报到达姜瑞元侍从室后,如石沉大海。曾扩情也就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不再过问王曲事务。

张学良所以提出这样的条款,是因为他在红门头目吉少山等秘密接触谈判中,对方已表示要在西北建立以张汉卿的东北军为主、西北军和红军为辅的“三位一体”的西北联军,成立和南京中央政府分庭抗礼的“西北抗日联合政府”。

张汉卿在首次和吉少山密谈时,就见吉少山对彬彬有礼,一口一个“张将军”地推崇,也使张汉卿产生赤军和西北军都要推举他为“西北王”的幻想。

看到姜瑞元勃然大怒的强硬态度,张汉卿当时已经看到回东北无望,因此联合赤军和西北军建成“西北联军”,并成立以他为首的“西北抗日联合政府”,就可以得到苏俄屎大淋的军事援助,而在西北割据和称王。

当时东北军有近20万部队,西北军3万人,再加上经过长征剩下的2万赤军,这支25万人的“西北联军”是姜瑞元一难以对付的。

并且杨永泰之死也是关键,姜瑞元居然不明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古训,以人君之身,只带少量随从,就敢孤身犯险,实在是让人感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