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卧龙饮恨(3 / 4)

加入书签

姜瑞元建立的南昌大本营是一个集权的宝塔尖似的指挥机构,总揽党、政、军大权。每天各方汇总而来的文件堆积如山,各种公文盈案累牍。

“这有何难?”杨永泰已经没有了最初的顾忌,说,“此事应由财政部长宋子文出面提出,因为他可以借口国家财力物力紧张,需要裁军,由他提一个请政府裁军的方案,这样才更有说服力。”

姜瑞元恍然大悟,兴奋地说对,让子文提出来,他人也不便反对。”

杨永泰乘机还向姜瑞元建议,若要把党权、军权全部抓到手,需要再来一个通电下野,因为这是以退为进的上等策略。

随着时局的变化,姜瑞元最终全盘采纳了这些策略,宣布第一次下野。但是,对权力魔杖的眷恋却令他难以释怀,顾盼留恋间显得患得患失。

杨永泰那时还特意向其打气总司令,诚如您所说,完成逸仙未竟事业,毋稍懈怠,责无旁贷。冯、阎、李三人如釜底游鱼,可以各个击破。平之则如清初削‘三藩’,削亦反,不削亦反。具体之策,永泰依然坚持以军事手段解决第四集团军,经济手段解决冯玉祥第二集团军,政治手段解决第三集团军,以外交手段解决东北军。眼下,党内无人能替代总司令的特殊地位。”

1928年7月6日,姜瑞元采纳杨永泰的建议,带领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等人到香山碧云寺孙逸仙灵前,举行祭告典礼。姜瑞元在祭礼中充分作秀,他抚棺恸哭,热泪如泉,弄得其他人也频频落泪。

这样一来,姜瑞元通过祭灵大典,以“北伐胜利”、“统一大业告成”的统帅自居,凌驾于他人之上。

杨永泰为姜瑞元精心设计的这场“祭灵哭棺”之计,将其推到了孙逸仙身后唯一继承人的最高位置上。姜瑞元利用这种场合,强化了他的中央党政军领袖地位。

紧接着,杨永泰为姜瑞元献上了他的第二条锦囊妙计“削藩推恩”,实质上是全力削藩,无恩可推。这一计最对姜瑞元的心思,并且见效也是迅速。

姜瑞元最怕的是冯玉祥、阎锡山、李济深等同属阵营的各地方势力迅速扩大。

说到此,杨永泰几乎是以斩钉截铁的口吻断言道去职与复职不过是一个戏法,当务之急是裁军削藩。”

姜瑞元至此深以为是。

经过华联的入湘作战大战,以及后续的中原大战,还有东北张汉卿易帜,杨永泰为姜瑞元谋定的“削藩推恩”奇招终于取得全面胜利,使得他如愿以偿地登上了最高权力宝座。

逐鹿中原的游戏结束后,姜瑞元把目光投向了武装割据的红门领导下的各赤色根据地。他亲自坐镇南昌,对赣南、闽西的中央赤军根据地实施大规模的军事围剿。

已经担任姜瑞元幕僚长的杨永泰,作为首席智囊也随同参与戎机。

杨永泰当时就对其说,唐开元盛世,人民安居乐业,到了唐玄宗时,出了“安史之乱”,主要是由于藩镇割据。唐顺宗时,王叔文、柳宗元向皇帝献策,要其“削藩”,顺宗也看到了这一点,然而已经削不动了,最后,唐亡于藩镇。

今虽然天下将定,但是各派势力,特别是军事势力,仍各霸一方。大的势力,山西有阎锡山、河南有冯玉祥、两湖的李济深,还有四川的刘氏叔侄、广东的李万盛,若东北易帜,又有张汉卿。

在这种时候,杨永泰建议姜瑞元应该把这些人都调到中央当官,使他们脱离老窝,同时取消各地政治分会,强化中央集权制,这叫“离窝毁巢”,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是统一整编全**队,遣散各实力派赖以生存、活动的资本,这样国家就安定了。

“你这个主意好。但不好由我提出来,由我提出来,李宗仁、冯玉祥和阎锡山必定会反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