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公仇私谊(3 / 4)

加入书签

“子文所言,正是我心中烦忧之处。原本还能通过大范围的贸易交流对华联缓慢渗透,可如今贸易壁垒高启,而且因为经济体制的改革,对外贸易几乎都是产经联在经手,想要了解华联的情况是越来越难了。”

从各路军阀中脱颖而出,成就如今的地位,加入生在古代,这就是真龙天子的命格,天下再无人可挡。

只可惜世事变幻,中国不再是过去的中国,地球被科技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各国的各族的气运交相勾连,牵一发而动全身。

为了能够在国内站稳脚跟,姜瑞元付出了许多,包括让中国成为西方世界的附庸。但这并非是刻意卖国,至少在文化和政治上,**党保持了一定的自主权,与红门这种苏俄忠犬完全不同。

“委座,古月军怎也不肯松口,其余刘浩然、陈泽之流我都一一征询过意见,态度竟与古月军如出一辙。”

“华联的水也很深啊,这个谜一样的势力,让许多人看不懂呢。”

按照最初**党收集的资料来看,无论是陈泽还是刘浩然这些人,都是商人出身。并且华联的主体结构也是财阀政治,文官政客反而只是政治权力上的附庸。

但正因为如此,宋子文才是暗生疑窦,经过多方面的查探和了解华联内部商人的地位并不高。而且金融买卖也是限制重重,与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大相径庭。

如果不是因为华联一直高调反苏反红,宋子文几乎认为华联是在搞赤化体制了。不过华联内部的学者、技术人员和文化领域的从业者地位却非常之高,远远高于商人,尤其是从事金融投机的商人,在这里根本没有任何出路。

一个依靠工业和商贸起家的势力,居然不是重商主义发展模式,这简直太出乎常人意料之外了。

带着这些不解和担忧,宋子文踏上了归途,与华联无法在货币体系上达成协议,对于**党进一步的发展计划影响非常巨大。

姜瑞元和宋子文的交谈,杨永泰也站在身侧,对此事发表着自已的见解:“委座,按照英美国家的经济师分析,华联并无能力与我军做全面抗衡。更无法与日本抗衡,哪怕在一些技术装备上有所领先,但综合实力并经无法拔升。只要我们先解决了日本的问题,华联可兵不血刃”

“委座,畅卿先生所言确实,但我还是担心,华联与其他势力完全不同。”宋子文是学经济出身,西方的经济在金融学上登峰造极,但其根基却在工业生产能力上。

在工业时代,所有的财富都来源于实体经济,也即是工业产能。货币只是符号和载体,与整个社会的产品总量相对应,无论如何复杂的经济模型,都必然立足于工业。

华联拥有强大的工业产能和技术实力,并且内部的高度统一,也使得华军可以将这种综合实力凝聚起来,集中使用。

或许在财富总量上无法与**政府相提并论,但两者的强弱地位却是截然相反。姜瑞元认为自已需要时间来整备内政和军事,但他同样担心,华联会不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强大。

乘坐飞机从广州返回金陵,也不过一日时间,宋子文这次前往广州,可谓是一无所获。以他务实强干的性格,确实是无法接受这种结果,他也是学习经济出身,对于古月军的立场也是明白。

毕竟以哪种货币体系为主导,这是一件关系生死存亡的大事,在西方世界,为了货币主导权而发生的战争已经不是稀奇之事。

回到金陵帝都的第二日,刚从四川回到南京的姜瑞元就紧急召见了宋子文,谈论关于法币和华元兑换的问题。

“对方的口气出乎意料的强硬呢。”

因为旅途劳顿而显露疲态的姜瑞元,立身于素雅的书房内,嘴里幽幽叹息。国事维艰,他为此也是无奈,一直以来,他在国内战场纵横捭阖,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