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抵达保定(2 / 4)

加入书签

招兵的中士穿着幽蓝色的军礼服,身材壮硕,戴着白色士兵帽。他的军靴上闪烁着光泽,是家境贫寒的王俊峰所从未见过的。他问了王俊峰许多问题,让我填写了数不清的官方文件。

主要是一些有没有什么疤痕、胎记或其他特别之处的问题,以方便军队确认死者的身份。

因为好奇,在描述了右膝上一道十厘米长的疤痕之后。王俊峰也忍不住提问起来:“请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

这军官轻松地笑了笑,才回答:“这样等日本人炸掉你的身份牌,军部就能在北方的某个山旮旯里把你认出来。”这就是王俊峰初次面对辛辣的现实,随后我渐渐明白了此乃华军军队的特色。

王俊峰曾在莫雄手下接受过正规的军事训练,这次想要提前赶赴前线,也是存着想要建立功勋的心思。家境贫寒的他,情知富贵险中求,按照他的判断,华联根本就不会在这个时候主动出击。

所以从实际效果来看,谋士和参谋智囊团,负责的工作范围是不一样的。群策群力并非就一定比军师的谋划更加有用,智商是智商,不是堆积木。

有了这个施政大纲,**军也不再迷茫。在姜瑞元的指挥下,高速运转起来,一系列的谈判与协定,都朝着华联涌去。中央政府也开始放弃过往的成见,打算正式与华联展开更深层次的合作。

既然无法压制得住,那就联合好了,总比鱼死网破要强。

1935年1月,**军对赤军的围剿还在继续。此时的红门赤军,已经无法在长江以南的土地上立足,开始朝着四川、云南和西北诸省转移。

而**政府与华联政府双方的高层在经过会晤之后,确立了更加紧密的军事合作。**政府需要的军事物资和经济支持,都由华联进行提供与支付,以帮助中央军在各地进行镇压,维持政权的稳固。

如果自己去不争取一番,恐怕还要蹉跎几年,人生苦短,他又哪里等得起呢?

现在的他,很享受从广州到桂林的的火车之旅。在他看来,火车有一个蒸汽机,烟的味道很好闻,汽笛声声平添了一丝忧伤的色彩,让人联想起优哉游哉的生活。王俊峰不无骄傲地告诉列车员,我这正是在去当自愿军的路上。

这些人闻言肃然起敬,并对年轻干练的王俊峰关怀备至。军方发放给他的自愿军战士餐票让他在餐车里享用了一顿丰盛美味的鲜虾菜肴,吸引了在场服务员欣羡的目光。

刚一抵达桂林,王俊峰就搭乘出租车到了桂林理工学院,两百名自愿军队员都住在学院内设的宿舍楼里。应征者被安排了一整年的课程,毕业后就直接去柳州的陆军基地接受军官培训。

负责管理此处的是莫雄上尉,他曾是特战队的一名职业军人,曾经率领特战队前往过湘赣山林征讨赤军。看上去他对领导我们深感荣耀,莫雄热爱陆军,经验丰富,派头同样十足。

华联所得到的好处就是可以扩大自己的占领区,不过需要和**军进行协商。在这样的大局之下,华军打通了去往北方的道路,一波一波的火车载着兵源与物资,投送到了河北一带。

1935年2月6日,王俊峰在广州的北郊正式加入自愿军,随军开赴河北保定。当时他是南沙军事学院的一年级学生,他的父母曾劝他尽量长时间待在学校,以便有资格在华联军队的一些技术部门任职。

但是,他担心在他能出国打仗之前,战争也许就结束了。为内心这种深深的不安所驱使,他想尽快加入一线部队。南沙军校毕业生,陆军中尉莫雄曾提醒他说当一名军官,日子会更精彩一些。

王俊峰的父母想到他要去自愿军当兵就有点儿心绪不宁。因为那等同于“炮灰”,大多数的民众或许会被救国的情绪所感染,但是一旦涉及了自己的家人,或多或少都有着不情愿的心态在里边。

所以,等到自愿军征募小组来南沙军事学院时,王俊峰作了点妥协,报名参加了一个陆军新军官训练项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