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战后总结(3 / 3)

加入书签

攻厦期间以一个团的机动兵力监视金门之敌,如发现其增厦门或撤逃,则立即对金门发起进攻。在战术思想上,强调越海作战只准前进不准后退,树立有我无敌的战斗决心,在动作上强调要有单船突击的思想。

厦门岛面积128平方公里,东与金门隔海相望,西、南、北三面被大陆环绕,最近处与大陆相隔不足2公里。西南与小岛鼓浪屿邻近,鼓浪屿距大陆仅仅1公里。

厦门市在近代一直是中国沿海的重要门户,北伐成功之后**党军队在岛上筑有大量钢筋混凝土的永备工事。华军进军后,**党军又在岛上抢修了许多野战工事,敷设了大批地雷及各种障碍物,和原有工事结合,形成多层次的坚固阵地。

从工事坚固程度看,厦门确实可居东南沿海诸岛之冠。不过从渡海难度看,厦门三面被大陆环抱,距离又比较近,登陆还有很多便利条件。

特别是华联拥有比**党更为强大的海军力量,在对环岛地形的优势上就更为凸显了。

而在实战之中,坦克也只能为步兵抵挡来自正前方的攻击,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将装甲部队集中起来使用,对敌进行大纵深的闪电突袭和迂回包抄战术就成为了华军陆军本部的唯一选择。

王立文是第一个运用这种战术的指挥官,两日之内连破四县,进军龙海,为登陆部队提供火炮支援。这些都是装甲师集中装甲车辆的优势证明,闪电战成为了军事史上一朵奇葩,比原本时空,要早十年诞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

厦门登陆一举成功是因为一次即上岸五个团,后续部队又能源源不断地跟进,保证了连续进攻夺取全岛的胜利。深青色的苍龙旗胜利地插上了厦门岛,宣告了福建全省乃至东南沿海所有城市的新主。

**党原先在东南沿海的前沿阵地也就此失去了其中的重要一点,沉重地打击了企图凭借福建威逼粤北建立前沿战线的**党军。攻占厦门后,华军只由第四军继续准备攻击漳州,而第一舰队也开始脱离战区。

华联的主要注意力转入了城市接管工作,后续的二线部队不断进入这里,接管此地的防御工作。主力部队纷纷休整,准备着接下来的战事。

防御厦门的**党军主要是刘孺明第八师所辖的部队,因其不是姜瑞元的嫡系,因此姜瑞元又决定将其嫡系主力第五军的第十六师、第九十六军的一个团和一个加强连调去加强该岛守备。

新任福建省“主席”蒋光鼐亲自坐镇厦门,取代了刘孺明的指挥权。军统特务头子黎剑森率部分特务武装也直赴厦门,并担任了警备司令。

2月7日之时,姜瑞元还率**党军政要员多人乘舰到达厦门视察,要求蒋光鼐一定要固守厦门。当时,蒋光鼐身边跟随着一个日本顾问,为其出谋划策,却又不公开此人的姓名。

提到日本顾问,这时的**党人是很熟悉的。这些日本人早在**党建党之初就是以永田铁山、冈村宁次、东条英机为首的少壮法西斯军人集团的骨干成员,多人出任各地驻驻守武官顾问,随后的侵华战争中更是有人担任过驻蒙军司令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是头等侵华战争罪犯团体。。.。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党构建的巨大包围网,还在继续收拢,意图将华联的战略态势遏制回原本的状况。失去如此多的土地,并且是在**党北伐刚刚完成“统一”中国的时刻,这是动摇政权威信的关键期。

华军越海攻厦门的决心,以集中一切力量,全歼守敌的姿态展露了出来。各种强大的装甲武器,以及自己的海军力量,都在不断敲打着**党各系掌权人的心房。

对于这个一直默默不言的华联,也算是有了新的认知。原本只是以为对方可以自产枪支火炮,并且有着富裕的经济情况。

如今开来,却不是这么简单了。一些**党内的日本顾问,更是纷纷回电国内,呼吁日本军部的关注。中国南方的战局事态进展,已经失控,这将对日本亚洲战略带来非常重大的转变,必须小心应对。

华军战术灵活,攻击时采取声东击西的方式,以第海军陆战队和第一舰队在鼓浪屿强攻,吸引**党军主力。然后以第四军的装甲师在厦门实行偷袭同时准备强攻登陆,再向纵深发展以占领全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