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不欢而散(3 / 4)

加入书签

蛰居上海的杨永泰,对“天下大势”看得十分清楚。他看到,北伐成功后,姜瑞元虽然平定了北洋军阀,但**党内部派系林立,尤其各地方实力派拥兵自重,与当年的地方军阀无异。

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敞开的大厅房门中央。他的脚步稳健,靴子撞击大理石地板出有节奏的沉闷声响,立刻压过大厅里人们相互交谈纷乱轰闹的“嗡嗡”声。

阳光,从走廊尽头的窗户外面斜射过来,在来者身体背面形成一道强烈刺眼的白色光晕,使其整个人外形看上去显得愈发巍峨。

这并不是故作姿态,而是姜瑞元身上非自觉的,完全出于自然散发出的强烈气场。这是最高权力者高高睨视天下,俯瞰众生时才会油然而生的本能凌然霸气。

“雨农,东南方面可有回音?”姜瑞元将自己的目光,望向了一个温和帅气的年轻男子。单纯看其外表,很难想象这人便是戴笠,性情阴郁的情报头目。作为姜瑞元属下掌管特务工作的第一人,他在党国之内,有着让人恐惧的权势。

神色淡然的戴笠摇了摇头,这才答道:“委座,商议没有结果,对方不愿意接受任何形式的统一。”

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依旧停留在以前的职位上,屁股没有丝毫挪动的迹象。姜瑞元也知道这事情张汉卿根本做不了主,这些人称他为少帅,他才是少帅。如果侵犯了这些人的利益,估计明天这个花花公子就会死在“日本人的恼羞成怒”之下。

此时,事先秘密制就的几万幅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在奉天城内迎风飘扬,红黄蓝白黑五色旗降了下来,各机关、学校、商店、住宅都悬挂了国旗,还有以一百人为一队的若干士兵队,每人手执一面国旗,在城内巡弋。

至此,东三省各地改旗易帜工作基本结束,**政府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从此,改旗易帜工作基本结束,在东三省各地,降下了民国时期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

对于这种所谓的统一,这个时候的日本其实还是不太在乎的。他们的在华利益之根本,还是在满蒙地区建立的这个经济圈。

只要在这个范围内依旧享有完整的特权,他们就并不在意中国的政治形势变幻。而姜瑞元也是明白这种心态,所以才敢于也必须去做这样的事,就算出了差错,胜负也只能影响奉军,和**军没有什么关系。

为了完成国家统一大业,维持一个大体安定的社会环境,姜瑞元不得不选择了一条见效最快的路子。这其实就是当初陈炯明和唐继尧所倡议的联省自治,至少先在冲突方式上脱离军事领域。

政治扯皮毕竟不会死人,目前的中国,已经不能继续再内耗下去了。作为整个国家的掌权者,姜瑞元深深的感到了府库的空虚,和国力的匮乏。

“倡卿,这事你怎么看?”将目光飘离,姜瑞元望向了站在一旁泰然自若的杨永泰,戴着一副远框眼镜,儒雅的气息自然流露,让人顿生好感。

杨永泰是姜瑞元的首席智囊团,初出茅庐,他便纵论天下大势,为姜瑞元的“三分天下”献上了一条“削藩”妙计,喜得姜瑞元手舞足蹈。

只要举措得当,任用此计,不消三年,便可在名义上统一中国

发生在中国北方的政治变动,同样牵扯到了南方的人心。奉军也入了**党的党籍,在名义上,游离于这个政治圈之外的团体,也就只剩下华联和红门了。

红门还是在很没出息的搞暴动,吃大户,在各地进行流窜作战。虽然很烦,但姜瑞元其实现在还并不怎么把这群二货放在心上。

他的目光,已经开始望向了沉默得有些可怕的华联,当初的恐怖烙印,还深深的留在他的内心深处。对于这样的对手,他其实并不愿意去触碰,就连他的谋士杨永泰,也认为华联应该放在最后才来对付。

金陵,这座六朝古都,如今正是王气鼎盛之际。**政府将首都选在了这个富裕的地方,临近着江南最为重要的粮食产区,加上经济繁华,又远离北方列强的窥视,的确是有着争霸天下的资本。

而雄才伟略的姜瑞元,也的确有着人主的气象。高超的政治手腕,才能、眼光都是一时翘楚,唯有在魄力上,有所欠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