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新的一天(3 / 3)

加入书签

占领广州之后,钟泱和陈泽他们就看出来了,民生已经基本下降到了危险的地步。水深火热倒不至于,离温饱很远却是不假。为了刺激经济发展,活跃商业气氛,这开办工厂等实业,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在这一点上,体系内的工商业界都表示出了浓厚的兴趣,即便没有陈泽与刘浩然的号召,也有不少人想要拓展业务。毕竟庞大的人口基数在那里,这就是潜在的消费群体啊更何况,南方联合政府在这方面给与了许多政策上的优惠

一年半的免税权除了在工人的最低薪金上有着苛刻的要求之外,基本上就相当于一路绿灯。而且天宇集团还愿意提供一些紧俏产品的生产工艺,这就足以让多数商家抢破脑袋了。。.。

更多到,地址

{感谢各位书友的支持,您的支持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

不光给钱,还一天管三顿饭?这还得了啊这年头,不管是在工厂上工的,还是在商铺当学徒的,都是一天两顿饭,还不一定是干是稀,人家这就直接给三顿先别管吃的是什么了,就算是每天混一个水饱,这一月下来净得四华元这是多么划算的工钱啊

可是有了刚才的前车之鉴,加上乡老正站在凳子上,瞪起昏黄的双眼,恶狠狠凶巴巴的瞅着下面的民众,大有谁敢扎刺就修理谁的架势,这时侯就算是心中惊讶激动的要炸开了,那也要暂时先忍着。

果然,黄秀才下面还有词儿:“凡是在培训考核通过中通过者,优者可保送公司内部学堂学习技工,学成之后待遇不低于十二华元”

十二华元这么些日子下来,这些村民乡民也都清楚,南军的普通士兵,工资也才20华元罢了一个通过考核的普通技术工人,工资就和当兵的差不多了,这简直是了不得的好事啊

不过黄秀才这一停顿,也正好让大家有了个再次接受冲击的机会。十二华元一个月一亩地,这种好事上哪里去找?这时代的农民不用跟他说别的,你只要告诉他一个月能挣出一亩地钱,再苦再累那也得干

黄秀才想起来自己辛辛苦苦一年到头给人家抄书写信念文字,累累巴巴估计也赚不了十元干净钱吧?哎你说这世道咋就变了捏?读书人不如出大力气的泥腿子赚钱了,哎

这也是他的思想误区,其实在南沙政府部门,识字的人还是很匮乏的。尤其是像秀才这类知识分子,更是供不应求。酸腐的文人?这种说法未免稍显肤浅。文人的气质与道德,和政权机构的选择有关,和文人本身的道德无关。

建奴的奴才学问,才是酸腐的根源。

黄秀才缓了缓心情,继续念道:“刚才是优者,就是最好的,其次是良者,可直接上工,薪资自五元起一般者转为力工,薪资不变,但可通过学习升格。”

这两个都听明白了,最好的和最差的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一个都赶上五个了,转成力工?那就等于在家种地一样出大力气了,这可不行,在家里和在外头一样,还不如留在家里呢。至少生活安顿些,更有着熟悉的人照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