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八章 再会(3 / 4)

加入书签

其次就是从23年开始的良种推广和24年开始的机械化耕种收割,以及明年年即将初开始的农产品深加工、农业闲置人口大利用。种种措施,全都是为了改善当地农业人口的经济情况,断绝红门的成长土壤。

在大型火水公司成立之后,民间也开始购进煤油来取代豆油照亮,这让天宇集团旗下的几个煤油生产商赚的盆满钵满。越来越多的汽车以及农用机械使用柴油驱动地各种机械,让石油商们看到了美好的前景,滞销多年的柴油顿时金贵起来。

而这种逐步扩大的市场需求,也刺激了本土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青竹化工自有一套技术。更是和英国以及法国的一些能源供应商展开合作,达成了利益共享的分配协议。这些物资,目前并不受管制,因此伊忠明也可以大规模采购。

农民有了钱要修造房子,结果砖瓦厂和木器厂迅速增长,油漆、白纸、甚至玻璃的销路都大增。农民要换新衣服,南沙的印染厂的产量翻了一倍。农民终于有钱吃点好的了,各种糕点熟食油炸食品供给不足。农民要用点好东西,日化用品,搪瓷制品,杯盘碗盏的充斥着每个小镇和县城地杂货店。

农业地发展,使得富裕起来的广大农业人口制造了大量的需求。迅速带动养殖业、纺织业以及轻工业地发展。技术工人的迅速增加。农村小手工业的迅速增长带来大量的收入,这反过来促进了他们投资在未来希望上的钱也不断增多。

一亮普通的野马牌小轿车,就这么停在军营外边,里面还有一个司机。军队不是陈泽的私产,不可能为张茵茵提供军车接送服务,也不会让天宇集团的民用车辆,在没有通行证的情况下进入军营。

在来人热情的招待下,张茵茵面无表情的坐上了后车厢,车子随后发动,平稳的驶向了南沙地区。

番禺地区,如今已经是整个地区的粮仓,所产出的粮食完全能够满足整个社会体系的需求。这里原本就属于中南稻作区,位于广州以南的中南部沿海平原和丘陵区。

所谓的中南稻作区,即指的分潮汕平原区亚区、东南沿海丘陵亚区、珠江三角洲亚区、西南沿海丘陵亚区和鉴江丘陵亚区5个亚区,稻田面积约占全省的46。这个稻作区域内稻田密集,海拔1~30米。水利条件好或较好,水稻面积大,单产高,总产量多,是广东省稻谷的最主要产区。

番禺更是具有代表性,以双季稻为主,早稻品种以迟熟类型为主,晚稻多数种植早熟感温型杂交稻或常规早稻翻秋。春播较早,秋收迟,稻作季节较长。除双季外,还有水稻与甘蔗、花生、甘薯复种。

天宇集团通过实际行动让他们看到了知识带来的好处,这也是钟泱所一直在努力的,要把农业体制转换成工业体制。虽然对于改变整个国家来说,路途还很遥远,可至少在南沙、顺德和番禺三个地方率先达成了初步战略布局。

军事上的整装待发,内政体系的稳固,经济状况的良性发展,尤其是农业生产的支撑,才足以让整个社会体系安顿下来。外交上,和英法等列强也因为生意上的原因而获得了不错的友善态度。

十月底就是晚稻的收获季节,如今已达九月中旬,沿路的稻子,长成一片。苍翠的杆叶之间,粒粒饱满的果实,正在凝聚着丰收的气息。单单是看到这样的长势,就已经能够预计到一个月后的丰收盛景。

小轿车沿着笔直向前的公路向前走着,张茵茵坐在车内,也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两旁的农田。笔直而宽敞的马路,平坦而结实,车子行驶在上面,并不颠簸。见张茵茵不说话,那个女职员也仅仅是保持着微笑,并不去打搅。

途中路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和乡镇,路上行人那种富足而充满希望的神情,让张茵茵有了许多不一样的感触。这不是洗脑能够造就出来的,民众的快乐,在广州室内所见不到的平静与祥和,在这里全都切切实实的存在着。

更不用说,林立的工厂,井然有序的社会秩序,经济繁荣兴盛。要不是周围那些实实在在的中国人面孔,张茵茵还以为自己置身于列强国家。在这里的一切,都如同梦幻泡影一般,闪耀着美丽的光华。

从农信社正式大范围公开活动开始,数以万计的剩余劳动力被拉出来分散到各地进行农田水利建设,他们开始建造水库,铺设沟渠,打机井。清河道,一改无数地方靠天吃饭的三年旱、两年涝地局面,单是这一项就能让这些地方的农业产出翻两番,绝非虚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