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重兵压城(2 / 3)

加入书签

“既然这样,燕王为什么会如此大胆,带走三分之一的人去援救永平?”何福缓缓说道,“以末将所知,燕王可不是一个能被吓破胆的人。他带五万人援救永平,背后必有他的算计。”

“永平囤积着燕军大半粮草物资,吴高一围就是半个多月,反王当然不能不救。永平失守,就等于宣告了他的末日了。”一旁的平安说道。

这平安生得短小精悍,方面宽额,短髭浓密,目光炯炯,十分勇猛;他也是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众多养子中的一个,小字保儿,从小便以武艺高强、胆大无畏著称,与燕王四哥也算是多年来以兄弟相称的。此刻,平将军却俨然对燕王四哥毫不姑息,就好像现在的沈若寥一样,必欲平燕军而后快。

身材宽厚、面容沉静的盛庸受平安启发,问道:

“反王会不会是想从外策应城内,来个两面夹击?”

其他人听了他的话都面无表情地转过脸去。李景隆胸有成竹,风度翩翩地微笑道:

“监军大人也同意了,那此战就这么定了。江阴侯吴高的辽东兵马此刻正在围困永平,旦夕可下;燕军的大部分粮草辎重都囤积在那里,燕军内部此时定然人心惶乱,大军这个时候进攻北平,起码占据天时、人和两大优势,不愁灭不了叛军。传令各部,休整三日,我们便赶赴北平,在北平城下安营扎寨,围剿叛军。”

三天之后,五十万大军由河间开拔,缓缓前行,五天之后,到达了通州北侧的郑村坝。大军还没站稳脚跟,李景隆便接到了令他吃惊而匪夷所思的报告:就在大军到达的前一个时辰,燕王朱棣刚刚率领五万精兵离开北平,往东北方向进发,援救被吴高围困了将近二十天的永平重镇去了。

李景隆立刻召集全部将领到议事大帐,讨论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都督瞿能不假思索地说道:

“美得他,”李景隆说道,“就算他把全部人马都用上,二十万人对抗我五十万大军?做他的黄粱美梦。”

“应该不会的,”陈晖摇头道,“江阴侯吴高那里就有十万人,反王以五万人援救永平,结果如何还很难说呢,更别提杀回马枪了。到时候,吴高和我们才是真正的两面夹击,反王是输定了。燕军必败无疑。”

“而且必将惨败,”瞿能斩钉截铁道。

李景隆拍着椅子扶手道:“好!众将一心,大事必成!瞿能,你负责带兵进攻西面彰义门;盛庸,你手下人马负责平则门;平安负责北面德胜门,越巂侯负责安定门,滕聚负责崇仁门,庄得负责齐化门,楚智负责宣武门,陈晖负责崇文门。何将军,安陆侯,你二位来全力攻打北平的正南大门正阳门。朝廷大军八面出击,让他北平叛军首尾不能两顾。诸将务必齐心协力,不日踏破北平!”

所有将领立刻齐声喊道:“我等必齐心协力,跟随将军,踏破北平!”

“五十万大军压城,全国皆知,北平不可能不知道。反王一定是吓破了胆,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应付了,所以竟然慌乱到出此下下之策,分兵去援救永平。须知北平城中一共也就八万人马,分兵五万援救永平,则北平守军只剩下三万;三万人面对五十万大军,无异于以卵击石。请大将军速速下令出击,则北平立可下。”

瞿能大约四十多岁,显然是历经大小无数次风雨鏖战淘炼出来的硬派将领,皮肤黝黑粗糙,线条粗重坚硬。沈若寥早听说过他的名字;这个瞿能承袭了父亲都督佥事的职位,嗣官伊始便表现出非凡的英勇来,先是跟随大将军蓝玉出大渡河征讨西番叛乱,立下战功;后来以副总兵官的身份又一次跟随蓝玉北征建昌讨伐月鲁帖木儿的叛乱,亲率先锋军大破贼首于双狼寨;后来又跟随在何福麾下至云南麓川讨伐刀干孟叛军,以其英勇无畏又一次立下头功。眼下,这员威名赫赫的骁将正迫不及待等大将军下令攻城。

右副将安陆侯吴杰却提出了异议:“北平叛军其实不止八万人。否则,燕王绝对不敢率领五万人往援永平,只留三万人坚守。须知北平周围尚有密云、遵化、通州及居庸关要塞,现在通州与我们大军近在咫尺,通州一旦失守,则北平失去依托屏藩,马上就会陷落,反王决不会对通州掉以轻心。而区区三万人,如何能保障北平和通州的安全?反王却放心大胆地率领五万精兵走了,扔下北平不管,可见北平守军此刻绝不止三万人。”

李景隆有些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挥起手中一张密报,说道:

“安陆侯不必假想分析了,我这里已经收到密报,反王趁我调兵之时,已经下令保定、鄚州、雄县至卢沟桥一带的守军放弃阵地,全部撤回通州和北平。此外,反王又招募了一批青壮新兵从军,扩大他的军队。此刻燕军合计有大约二十万人马,其中五万守通州,带五万去永平,另外算上此刻困在永平城中的燕军和把守密云、遵化、居庸关的叛军兵力合计五万,还剩下五万守北平。对于我们五十万大军来说,五万燕军与三万燕军没有什么区别,一样是以卵击石,吴将军大可不必担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