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总指挥 (1)(3 / 3)

加入书签

“但有一点必须要注意。总指挥若是同意下江的二路军部队退到苏联境内的部队,一定要派一个得力的人手负责,一定要保持部队的独立性。”

也许是杨震那句只要人不死,还活着,就有办法的话起了作用,也许是弹尽粮绝、冬装皆无二路军总部再也无法在下江地区坚持下去。在杨震这封电报发出的第二天,王光宇回电:“总指挥已经同意率二路军总部、五军三师余部暂时撤到老黑顶子山秘营休整、过冬。”

接到王光宇的回电,杨震心中微微的松了一口气。但他知道,总指挥同意到自己这里休整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后面怎么穿越日伪军的重重封锁撤回来,才是最困难,也是最艰难的。

接到王光宇回电之后,杨震立即回电王光宇,让他在返回的时候,尽可能的避开日伪军,一切以总指挥的安全为重。并让他每天要将行程汇报。同时杨震为了防止密码使用时间过长,被日军破译,专门电告王光宇,命他在出发后便终止使用现在这套密码。立即更换为临出发时,郭炳勋为他们携带的备用密码,原有密码本就地销毁。

在给王光宇电报发出之后,杨震又给出发时携带了部队中仅有的两部五瓦电台中最好的一部,以便与总部联络的李明瑞发电,命他做好时刻接应的准备。

对于李延平的不解,杨震冷冷的回答道:“还能为什么?对于苏联人来说,自己国家的利益远大于兄弟党的利益。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利益,而没有永恒的朋友,更没有兄弟这一说。一句话,他们不想冒着与日军开战的风险,给我们哪怕是提供最微不足道的协助。”

“不过现今的形势与年初已经截然不同。日军大举增兵东北,数量已经达到了几十万人。我们在苇河境内伏击的日军军列便是刚刚调入满洲的第四师团。并沿着苏满边境大量修建、构筑各种永久性工事。而这些工事,你说它是防御的也可以,说它是日军为进攻苏联修建的出发阵地也行。”

“而且今年在不断增兵满洲的同时,日军又将关东军升级、扩编,由原来的直属师团改为军下属各师团。仅仅在北满便连续组建了两个军一级的指挥机关。”

“政委,关东军的这个军可不是咱们抗联的只有千八百人的军可以相比的,完全可以称得上一级战略指挥机构。在关内战场之上,日军一个军甚至可以指挥五六个步、骑、炮、装混合师团,甚至兵力可以达到十几万人。”

“日军的这些举动,在加上今年年中在张鼓峰的那场战斗,我想苏军不能不感觉到巨大的压力。现在对于苏军来说,日军的一切调动以及动向都极为重要。所以对于苏军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有一定利用价值的。”

对于杨震的话,李延平皱了皱眉头之后,才犹豫的道:“司令员的意思是现在我们可以利用苏军需要我们这些熟悉北满人为他们提供日军情报的机会,向苏军提出合作。我们给他们提供情报,他们给我们提供一些物资、给养?”

杨震点点头道:“可以说是合作,也可以说利用。而这种关系利用好了,我们可以获得一些必要的粮食与冬装,甚至有可能在苏联境内获得一块休整的地方。不过,这个希望不要抱的太大。”

“但在下江地区形势如此严重的时候,让七军与五军余部过江,哪怕是被苏军缴械、关押也比白白损失掉的强。只要国际形势出现变化,我想苏军总会改变对我们的态度的。因为他们总会有用到我们的一天的。而且这个时候不会太远。”

“对于苏军来说,在日军不断增兵的情况之下,作为有可能与他们作战的关东军后方的满洲抗日的队伍越多,对他们也就越有利。”

说到这里,杨震又强调了一下道:“政委,你将我的这些话完完整整的发给总指挥。告诉他,只要人不死,还活着,就有办法。但人若是都牺牲了,一旦国际局势发生了对我们有利的变化,我们就是想东山再起也无人可用了。只要骨干能保留下来,受一些委屈也是可以接受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