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朝议起争执韩棱入狱(2)(1 / 4)

加入书签

任尚向来视窦宪马首是瞻,自然不肯落下任何一个表明立场的机会,“启奏太后,大将军深谋远虑,见识卓绝,令人膺服。眼下匈奴内乱,正是一举殄灭右谷蠡,平定北疆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臣不才,愿追随大将军左右,为我大汉永世安宁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窦太后欣然点头,说道:“好!若得任将军出任副将,哀家还有何忧?韩棱、张禹,你们二人所言也并非没有道理,但凡事有个轻重缓急,哀家认为当务之急就是平定北疆之乱。正如大将军所言,边关不定,天下不宁,何谈富国富民?”说完看了一眼坐在身边的小皇帝。

汉和帝刘肇年方十四,一张略显稚气的脸上透着一股英睿之气。听太后问自己,小皇帝恭敬地说道:“但凭母后作主!”

韩棱见小皇帝对太后唯唯诺诺,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即便如此,也不可不必劳师远征,可命护羌校尉邓训率军驰援,如此不仅行动便捷,而且可以大大减轻粮草转输之劳。”说完瞥了一眼窦宪,:“况且老夫还听说那邓训之女也是了得,不但救下南匈奴王子,还亲往窦府传递请援信,如果不是这邓绥,估计大将军此刻也不急于出征抢功了。”

窦太后看向窦宪,问道::“窦宪,真有此事?”

庄严的皇宫大殿中,窦太后和汉和帝刘肇高踞大殿之上,宦官宫女依次分别侍立于二人身后和两侧。

窦太后四十岁左右,静穆端庄,神情凝重,目光威严地扫视着群臣:“各位爱卿,北疆传来军报,北单于右谷蠡率数万大军南下,与南单于屯屠何战于涿邪山和稽落山一带,屯屠何请求朝廷出兵增援,共同抵御右谷蠡南侵,车骑大将军窦宪主张出兵,并自请为主将,举荐任尚为副将,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那窦宪自恃打过几次胜仗,又有着稳如磐石的太后姐姐撑腰,向来是不把任何人看在眼里,此时他环顾了一下四周,用威严的目光镇压住了偷偷窥他的几人。

众臣心里都明白,这窦太后看似是向大家询问意见,其实就是走个形式。偏偏有愿意戳蚂蜂窝的,敢说真话的,不怕死的从队列中站了出来。

只见这人手持笏板大声说道:“臣以为不可!”

窦宪正憋着一肚子火,碍于太后的面子一直忍着,听太后问话便点了点头:“是。”

窦太后笑道:“那邓训有此女也是他的福气啊,有机会哀家倒是想见识一下这位邓姑娘。”

窦太后眉毛一挑道:“哦,有何不可,韩爱卿但可说来听听。”

此人正是太常寺韩棱,只听他铿锵有力地说道:“右谷蠡自元和四年败于鲜卑,已成强弩之末,不足为患,仅凭屯屠何之力,足以抵挡,何须大动干戈?如今我朝皇帝年少,国势不振,理当偃武修文,与民生息,谋求国富民强,天下安宁,不可轻启战端,劳民伤财,请太后明察!”

司徒张禹随后出列附和道:“韩大人所言极是。我朝久历边患,征伐不断,致使民生凋敝,国力贫弱,若再大举兴兵,无异于雪上加霜,必然招致天下民怨,于大局不利。”

百官纷纷点头赞许。

窦宪知他两人向来与自己作对,但也向来不将两人看在眼里,不屑一顾的回道:“韩棱和张禹所言,纯属迂腐之见!右谷蠡屡屡犯我边庭,已成我朝心腹之患,不灭此凶顽,何谈安定天下,富国富民?何况南单于上书请援,如果坐视不理,会使四方臣属以为朝廷不仁,今后谁还会衷心臣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