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节 长驱直入(2 / 3)

加入书签

辛毗一席话说得辛评脸上痒痒的。须知当初袁绍称帝之时,辛评虽也觉得有些不妥,但最终还是经不住高官厚禄的诱惑,向袁绍宣誓效忠成了“陈”国的青州别驾。这时候再要他以汉臣的身份反袁绍,辛评实在是有些拉不下这脸来。所以对于辛毗的,辛评只是叹着气,连连摇手道,“佐治无需多言。为兄心意已决。汝还是快快离开平原,稍迟怕是想走都走不了也。”

“兄长以为毗就能安心回颍川乎”辛毗脸色一沉,冲着辛评呵斥道,“兄长若在平原为袁绍效死力,则天下人皆当兄长为汉贼。吾辛氏一门又岂会不受牵连?”

“这……”耳听辛毗拿家族存亡做要挟,辛评不禁有些慌了神。但他还是略带迟疑地说道,“而今天下诸侯纷争,吾等各为其主,不会祸及家人吧?无不少字”

“袁绍即已称帝,又何来诸侯之说?吾可是听说曹操为人严酷,汝以为其会放过汉贼余孽?”辛毗打破了辛评的幻想说道,“就算曹操不追究此事。孔融等朝中清流又岂会善罢甘休?届时兄长一死了之,耳根清净,辛氏一门可要因兄长一时之念,而满门受灾也。”

辛毗的话语犹如毒刺一针针地扎在了辛评心头最脆弱敏感的地方。眼瞅着即将成为家族罪人的辛评不禁冷汗直冒道,“这……这,这可如何是好?”

其实蔡吉并不知晓,贾诩这次确实没有敷衍她。正如好的软件必须由过硬的硬件来支持一样。贾诩虽智冠天下,但之前所辅佐的李催、张绣都是些目光短浅之辈,他们的兵马虽彪悍却大多缺乏纪律。在这些人手下供职的贾诩根本没法尽情发挥才华,只能一次又一次依靠智谋保命而已。反观蔡吉在拥有远大志向之余,也能踏踏实实经营地盘。麾下的太史慈又是练兵能手。历经六年的潜心准备,终于打造出了而今纪律严明的蔡家军。有如此强军在握,又深受主上信任,贾诩想用得不顺手都难。

此刻面对蔡吉一再的追问,贾诩不禁笑道,“主上无需忧心,奉孝早有安排,青州已是主上囊中之物。”

正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颜良的死讯远比蔡吉部的行军速度传得快。这不,还未等高顺的兵马进抵平原郡。身处平原城内的青州别驾辛评便已收到了颜良的死讯以及北海陷落的消息。诚然早在颜良执意出兵之时,辛评便已料到颜良必会吃大亏。但是颜良被阵斩的消息还是让辛评大失惊色。再说颜良都是河北四庭柱之首,能将其阵斩之人那又该是何等彪悍的猛将。

“兄长?兄长?”

辛毗的呼唤声将陷入呆滞的辛评拉回了现实。却见他收起手中的战报,无奈地苦笑道,“佐治,兄长还害惨汝也”

辛毗刚才说那么多,其实等着就是他哥这一句话。却见他探身向辛评低语道,“还能如何,自然是弃暗投明。”

“佐治是要为兄向蔡安贞投降?”辛评回过味问道。此时的他多少已经料到辛毗会说些。毕竟早些年辛毗在背后可没少说袁绍的坏话。

“兄长何出此言?”辛毗凑上前问道。

“颜良已死,蔡军兵马势如破竹一路攻城略地,北海、乐安、齐国、济南诸郡先后陷落。想来这两日蔡军便会兵临平原城下。”辛评一面将战报递给弟弟,一面长吁短叹道,“当年为兄未听佐治劝言,反而一意孤行硬将汝拉入袁绍帐下。哪曾想袁绍一再,竟冒天下大不讳,越僭称帝。而今袁氏祸事降至,为兄为袁氏固守青州亦不能免灾……咳,佐治,汝快去收拾行装,今夜就出城回颍川老家避祸。”

辛评的一席话语并未让辛毗感到害怕,相反他倒是轻扣着桌角关切地反问道兄长如何处之?”

“能如何处之。唯有一死,方能报袁氏提携之恩。”辛评朝天拱了拱手,脸上充满了以死报恩的悲壮。

“兄长何以如此迂腐。”辛毗把嘴一撇,略带揶揄地说道,“汝刚才也说袁绍越僭称帝。如此这般便是袁绍不忠在先,兄长身为汉臣何须为汉贼尽忠。至于提携之恩,不过是私情,怎能同公义相提并论。更何况兄长为袁氏治理青州多年,再大的恩情也早已还清,兄长何须纠结于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玄幻奇幻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