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变革盐法(2 / 2)

加入书签

“来人,去锦衣卫镇抚司登记造册,锦衣卫千户叶观敦敏勤佳,献盐法有功于朝廷,擢提升为锦衣卫指挥佥事。即日起为试太子洗马,辅佐太子少傅为太子掌握政事文理。”弘治皇帝又下了一道圣谕,直接把叶观从正五品的千户提升到了正四品的指挥佥事。而且就连与太子在东宫读书的官职也提升到了正四品的试太子洗马。看来皇帝还是很看好叶观的。

“臣等遵旨,微臣告退。”寿宁侯和叶观与那三位阁老在皇帝下了钧旨之后就各怀心思的默默地退出了文华殿。

殿内只剩弘治皇帝一人,他闭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忽然脸色渐渐泛出一丝不健康的潮红,右手捂住嘴低声咳嗽起来,咳得满脸通红,气喘急促。

殿内侍侯的宦官们急了,急忙去太医院宣太医,却被弘治帝摆手阻止。

一来他知道这是自己的老毛病了,入冬尤其显得严重,二来,他似乎也感觉到自己的咳病不是草药能治好的了,要不然这十几年来,为何自己找了那么多的道士和御医,服用了那么多的所谓的灵丹妙药却依旧不见好?

顺带用不屑的眼光看了看一旁的寿宁侯,然后清了清嗓子又继续说道:“想要改革盐法,那么不可避免的会触动某些人的利益。陛下请恕微臣无礼,改革盐法的第一步不是速变盐法,而是让那些盐商觉得变法对他们有利。要不然虽然是一项小小的盐法,也必然会导致一些人出人不出力,更会导致功亏一篑。犹如宋神宗年间的王文公变法一般以失败收场。”叶观说完,首先就带着微笑看向了寿宁侯。

寿宁侯被叶观看的一阵发毛,仍旧梗着脖子说道:“本爵赞同改革盐法,不要看我。本爵举双手赞成改革盐法。”寿宁侯虽然猖狂,但是他也不是白痴,明知道自己的姐夫要改革盐法,怎么还可能说叶观的话不对。

“嗯,可是如何才能让那些盐商他们觉得朝廷的新盐法对他们有利?变法就是要改良他们的不法行为啊。”一名阁老出言问道。

“这位大人说的对也不对。对的是,要让他们觉得朝廷的新法对有一些人有利,不对的是不是所有的盐商都有利。这就回到了刚才微臣说的“以夷伐夷”上来了。朝廷现在缺的是银子而不是盐,所以说到底了私盐打击了朝廷的赋税收入。那么微臣认为,只要实行官督商办,朝廷只掌握谁能贩卖食盐的权利,就相当于握住了那些人的命gen子,剩下的就是商人自行统购统销。每一个州府地区都会有比较富有的盐商,那么朝廷只需要认证了他们的盐引并且记录在册,在他们缴纳了盐税之后就有了世袭的权利,由他们自己去盐场买盐运往指定的州县卖盐,并且负责境内的盐商的进货渠道,这样的话,他们为自己的利益,必然会抱成一团排挤打压那些私盐贩子,那些富商都是些本地的大户与地头蛇,自然要比朝廷更加懂得走私的道道,那么打压私盐贩子也会更加得心应手,这样私盐之风就能遏制住了,而且朝廷的盐税也得到了保证。”叶观说道。

“好一个以夷伐夷。说到底了,就是在羊群里找一头领头羊,有了领头羊,那么那些剩下的羊群就知道该怎么办了!不过叶观,要是那些大户自己也走私私盐怎么办?”另一名老者虽然觉得这条新法很好,可是也提出了自己的疑虑。

“走私就走私呗,走私是绝对无法禁止的,既然无法禁止,何为不把走私的权利握在朝廷的手里。朝廷每年考察当地食盐的需求量后,再发行相当于那么多量的盐引。那么想买盐引的盐商们在缴纳了大比银钱给朝廷之后必然要把自己的课盐销完才能再去销私盐吧。既然朝廷能课到那么多的盐税,有些私盐又有何妨呢?反正朝廷的赋税得到保证了,其他的也就不重要了。有必要的话,朝廷甚至可以对盐场的产量做一个估计,尽可能的做出最符合产盐量的盐引,对盐引大批量的捆绑式贩卖,减少私盐的产出数量。”叶观笑着说道。

“那么如何保证他们不与本地官府勾结,沆瀣一气危害朝廷呢?”另一名老者又问道。

“官商勾结在历朝历代屡见不鲜,可是谁听过商人会支持谁去造反?他们的眼中只认钱不认人的。只要谁挡住了他们的财路那就是他们的仇人,打仗必然会造成政局动荡,百业凋敝,商人怎么挣钱?这千百年来,除了吕不韦那样的政治商人,谁还能做到奇货可居?这些盐商与很多贪官一样,为的就是一个目的“千里做官只为财”。与朝廷九边的边军来说,发不到军饷的危险比潜在的吕不韦要重要的多了。况且朝廷可以在每次吏部大计的时候用考功司和文选清吏司进行官员的调动,减少官商勾结的风险。”叶观想了一会儿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不错,看来叶卿你果然为盐法的事情想了很久,虽然你的盐法不够缜密,不过新盐法确实解决了朝廷缺钱的情况,朕会与朝中大臣探讨此事,把盐法完善之后再施行于全国。”弘治皇帝一直没有说话,等到那些阁老把自己心中想问的都说了出来,叶观一一解答之后,他才出言肯定。

“寿宁侯,你也学学叶观,多为国为君思虑一二。好歹日后这天下也是我的皇儿、你的外甥的。不要一天到晚只想着欺男霸女,这回就算了,下回如果再有此事发生,朕必然不饶你!”弘治皇帝看了看叶观,再看看自己的小舅子,恨铁不成钢的脾气就出来了,吓得寿宁侯连连称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