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喜气洋洋(3 / 5)

加入书签

这种种的事情看在陈氏和承影的眼中,都难免有些担忧,这可不像是两个人一起过日子的样子。

承影对这些可能还不是太清楚,但陈氏是结过婚生过子的,对婚姻生活有更深的了解和感受,她觉得夫人和侯爷两人互相礼敬着,客客气气,礼数周到,从来不会有大的争执,更不用说口角、争吵了……看起来一切很好,平静安宁和谐,但在陈氏看来,却没有多少夫妻之间的亲昵无间……陈氏甚至觉得,这样互相礼敬着更像是两个陌生人,真正一起过日子的夫妻,吵吵嘴拌拌架小吵小闹小矛盾也比这样客气生疏着更亲近,那才是两夫妻过日子该有的样子!

如今看着夫人抱着小公子一遍遍地絮叨着‘爹爹怎样怎样’,陈氏和承影心里的隐忧消减了许多去,看样子,夫人只是不善于表达,心里还是真真正正惦记着思念着侯爷的。

十四日傍晚,阿福阿满已经放学回来,邱晨张罗着摆了饭,正要带着三个孩子用晚餐,前头报进来,秦勇从城外赶了回来。

邱晨喜色满面着连忙吩咐人传进来。顿了顿,又连忙吩咐小丫头去唤了青杏过来。小两口成婚没多久秦勇就出了门,以己度人,想必青杏也在时时刻刻惦记着丈夫才是。

如此忙碌了三天,十月十四之日,终于传了信儿回来,秦铮已经到了城外。只不过,因为带了南陈的使者贡品一路,秦铮要在城外候着,等皇上下旨方可进城。

他这会虽说没有赵国公献俘那般风光,却也算是班师回朝,自然有一套庆典的定例要遵循。

邱晨听得满心欢喜,又隐隐忐忑着,甚至有些烦躁坐立不安着……她既盼着那个高大伟岸的男子尽快回到她的身边来,给她安心的依靠,但那南陈公主的传言在她心里就像一根刺,总让她无法安心。

有时候,邱晨也会觉得自己如此很不够理智,很……不可思议,上一世活了几十年,也从没有人让她如此牵挂焦虑过……对比两世为人,她都知道自己是坚强的独立的,自己一个人或带着孩子都能过的很好……她一直是独立的自信的,一直秉承着自己一个人也能过的很好很快乐……是什么让她有了如今的变化,以至于变得有些依赖起来,以至于为了事关秦铮的一个传言而变得焦躁不安起来了?

这个问题在邱晨的心里不时地浮现出来,她也自认为很认真地思考过,却没有找到真正可以说服自己的答案……最后,她给了自己一个回答,之所以如此,或许是两个人一起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日积月累形成了心理习惯,从而导致了依赖。还有昀哥儿的存在,让两个独立的人有了共同的血脉相关的联系!嗯,是这样的,一定是!

不过盏茶功夫,青杏就略带羞涩,又难掩兴奋喜悦地来了邱晨屋里。邱晨上下打量着青杏,见她一身八成新海棠红袄裙,外边套了一件青灰色灰鼠皮褙子,鬓角的发丝微微有些散乱,因为走得急,微微有些气喘,却两颊绯红着,眼睛也水润润地晶亮动人……

被邱晨这般上下打量着,青杏脸色渐渐涨红起来,头也微微地低了下去。邱晨抿抿嘴,掩住嘴角的笑意,目光一转看向屋子里同样忍着笑的丫头婆子们,好心情地吩咐着:“含光带着她去洗把脸,把鬓角理理……嗯,月桂,去把我那件碧水蓝的窄腰皮褙子拿来给她换上,这靛青褙子大方是大方,究竟是老气了些!”

邱晨一迭连声的吩咐,让丫头婆子们更是心情大好,含光曲膝应着,上前来扶住青杏笑道:“夫人放心,我一定把青杏姐姐打扮的如花似玉……”

青杏羞窘难耐,转回身就来撕含光的嘴,两个人笑闹着,追着逃着进净房去了。

给自己找了个理由,同时经过种种分析琢磨,邱晨心里的焦躁和不安也好了许多。

充其量,她也不过只是打回原形,带着孩子自己过日子去,她如今有铺子有作坊有庄子,在这个等级森严的时代,也有了不算低的诰命品阶,无论是社会地位还是经济上,都完全可以独立,也完全可以带着孩子们过的舒适安乐,富足悠然,相对于现代刚刚有了车房的状况已经不知好了多少,她还怕什么!

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设,邱晨也更加气定神闲地安排着府中的种种事宜,她也仍旧亲自去看各处的布置准备,从外头看,谁也没有发现她心里经过了多少琢磨和变化。就连一直有些忧心的陈氏和承影也都暗暗松了口气,看着夫人带着小公子对着各种侯爷的衣物用具说着爹爹怎样怎样,她们就都安慰和欢喜起来。

陈氏跟承影虽然都是侯府的下人,可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邱晨身边伺候着的,虽然跟着邱晨的时间不算长,但两三年下来,也已经真心实意地事事替邱晨着想了……说实话,当初夫人嫁入侯府的时候,在外人看是夫人高攀了侯爷,但她们近身伺候的却看的明白,夫人其实对这桩婚事并不是太热心,对侯爷也没有太亲密……夫人完全不像其他女人那样以夫为天,事事依靠着丈夫,做什么事都会首先跟丈夫商量,听取丈夫的意见……夫人是有主见的,只要不是牵涉侯府、国公府之类的事情,都不会跟侯爷商量……并不是说夫人对侯爷有所隐瞒,夫人只是没有和人商量的习惯,有时候做完了,也会跟侯爷提起。也只是提一句而已,不是商量,也不是报备。

更多的时候,她们看到的是侯爷主动与夫人说话、亲近,夫人主动的时候不是没有,婚后将近一年,也不过一两次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