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 三月三(1)(3 / 4)

加入书签

回到安阳城当晚,云济琛就找上门来,混了一顿饭也笑嘻嘻地传达了一个消息,廖文清已经放弃出家的念头。只不过,前些日子身体损耗的狠了,又被云济琛和邱晨联手气了一回,他们离开,廖文清就病了,在床上躺了五天后,病情好转就收拾了出门,去各处回春堂察看去了。

邱晨闻此消息,心下欣慰的同时,却已经没有太大感觉。

她跟廖文清终于走不到一处去了,从此后,大概也就是比较协调的生意合作伙伴了。

转天,就是三月三。

在古代,三月三意味着春天到来,万物萌发,孩子们放纸鸢,文人士子们热衷于郊游踏青,就连妇人女子们也可以在这一天走出来,到郊外游览春日美景。或许也因为这一日女子出游,又大大地吸引了文人士子和浮浪人的兴致,纷纷出城,寻那风景秀丽,景色宜人之处,三五成群,五六成帮的聚在一起,赏美景看美人,对路过女子评头论足一番,看到心怡的女子少不得还有那轻浮之徒上前搭搭话儿,当然十之七八不会受到啥好脸色,但也有那偶然情况,也能成就三两对佳偶。

因为这个季节大多数植物还没有萌发,邱晨也没有火眼金睛能看穿地下的东西,就拿了一个小扒锄四下里刨刨挖挖,速度自然快不到哪里去。不过,结果还是很令人满意地。估计这个地方的香附什么的从来没人挖过,存量还是很丰富的。香附虽然块很小,但质重,照这个分布,一人一天挖上五六斤不成问题,一斤按照二十文收,挖香附一天也能挣个百十个钱,一家人吃喝都够了。

吁了口气,放了心,邱晨跺跺脚上沾的泥巴转了回来。

家人已经带着春生接了他的弟弟妹妹回来,邱晨又看着人给两个孩子洗了澡,寻了两套干净暖和的衣服穿了。就安置在周氏夫妇居住的厢房里。

看天色渐晚,邱晨没有应周氏的挽留,乘车回了城。

周氏这边的情形不错,有了挖荸荠和接下来挖香附芦根的法子,庄子上的庄户也不虞挨饿,她也就放了心。

像吴氏这样的人家,自然不屑于去那人头攒动之所拥挤,早早地就让人清了城南的法源寺,这一日大早,林家的马车在南城门外等到了吴氏母女和两个小少爷,合并一处,一路往法源寺而去。至于林旭,则是早就受了郭四公子的邀约,与一众文人士子,同窗好友同行去郊外参加踏青诗会去了。

若说去年云府是邱晨第一次涉足古代的社交圈子,这一回跟着吴氏去法源寺,无疑就是她第一次进庙宇。

对于一个现代科学工作者来说,邱晨是毫不作伪的唯物主义者,对神鬼仙佛是不信的,反而大方洒脱,没有吴氏那般小心翼翼,会担心着一举一动是否合乎规矩,是否会触怒到神灵佛祖。

第二日,邱晨就乘了车,有秦礼、沈琥护卫着,去了清和县的庄子。这个庄子看过,又逐一去了丕县、辉县和易水县的庄子,四个庄子转下来,邱晨大致摸了个底儿。

相比之下,竟是清和县的庄子情况最好,虽说遭了瘟疫,人口有所损失,却毕竟存活较多,相对而言,丕县还稍好一点儿,最惨的就是易水县,因为临近易水,水灾让人口损失了一半多,紧接而来的瘟疫,又让人口损失了余下人口的一半多,统总算下来,人口竟是十去七八,一间间残垣断壁的房舍,几乎没多少原住居民。倒是这些日子,杨树勇和大兴带着人招募工人有了些效果,庄子看上去有了些生机,已经比大兴初次看到的情况好了许多了。

这一圈转下来,除了查看人口民情之外,邱晨也实地考察了田地的布局土质肥力等。

清和县是红泥土,丕县和辉县都是混合土壤,易水县则是典型的沙质土壤,这样的土壤水肥易流水,却是种植马铃薯、山药、花生等作物的最佳选择。

看过一遍,邱晨心里有了数,就匆匆转回来,准备在安阳歇息两天,陪着唐吴氏和孩子们过了三月三就转回刘家岙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