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十六章 持中与未来(2 / 3)

加入书签

宋九一口气点评了十几名重臣的长处与短处。

当着大家面点的。

于是所有人都在苦笑,包括寇准,包括赶来迎驾的王钦若。

但这时候大家都不气愤,这是宋九为下去交待以后国家注意事项的。若是因为说了自己缺点而动怒,在这时候与宋九冲撞,那纯粹不亚于去送死的。

“再说夫子最重视的东西,礼仪。实际礼仪就是秩序,国家有了秩序,有了规范,各安其职,国家就会安定,国家安定,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礼仪的根本。不能为了礼仪而去礼仪,那是舍其本求其末了。特别是敬鬼神,夫子之道,敬鬼神而远之。相信此次安定后,肯定又有大臣献媚,要求陛下前去封禅了。”

“还有一个特例,如唐初,唐初将士战火不休,然为何无厌战情绪,因为隋唐替更,全国大乱,山河破碎,家园焚毁,人心乱极思安,为了重建家园,战争也得到将士与百姓支持,由是百战而不厌战。不过国家承平久了,性质又不同了,比如唐太宗征高丽。辽国也是如此,他们立国时间更长,百姓承平,甚至也不渴望打草谷带来的一点财富,因此战久便会厌战。”

“所以老子说盛极而衰,衰极复盛,孙子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必须要休息千日才能一战,但休息千日正是为战而休息的,故夫子又说中庸,不是教导大家不要去学木秀于林而风必催之,而是学会有智慧有德化地去持中之道,若是大家一起装平庸,不敢担当,不敢出人头地,陛下还有人才可用么?国家那还了得?最少陛下没有言臣了。”

“因此不必为不战而不战,将士缺少实战磨练,一旦到了大战来临之时,即便国家养了百万禁兵,与征来的百姓役兵又有何区别?那国家花那么钱帛养那么多将士又何必?不如不养,施惠于民。相信国家取消了豢养禁兵的费用,马上就可以取消所有两税了。但不能为战而战,那么会增加百姓负担,将士也会厌战。”

“燕云能收回来了,说不定马上可以收复辽东,让大漠各部诚服羁縻之。但未来还会生战事。先帝曾有一个梦想,光复汉唐盛威。那么最少玉门关以东要收回来,包括肃甘凉兰河西走廊四州,以及青海河湟地区,以及南方交趾、大理。说不定北方会6续出现叛乱。因此不会缺少战事。然而陛下需有持中之道,在朝延财政准许之下,在百姓没有太多负担之下,先用良将,适度地起一些战事,对国家有益而无害也。”

“但是南方一定要注意,南方天气湿热,北方军旅多不适应。因此以臣之见,未来若是陛下有意南方,多用川兵与广兵。以及川马,然后再选拨对南方熟悉的将领。如马知节领军,那么就不会因不适应地形而导致大军会得疟疾的现象。也不会因不熟悉而导致指挥失误三军溃败的可能。”

“嗯,我们来看封禅泰山国家的下场,秦始皇封禅泰山,结果不久秦朝灭亡。汉武帝封禅泰山,太子冤杀,国家穷弊。唐高宗封禅泰山,武则天篡国,李氏差一点尽屠。唐玄宗封禅泰山,结果安史之乱,唐朝衰败。就是汉光武封禅泰山稍好一点,然而东汉一代不如一代,更无中兴之君。为何?”

“佛教感化世人,本是好的宗教,又为何周世宗灭佛,为何王禹偁排佛?无他,没有多少真正的大和尚。八成和尚出家不是为了信佛,而是因为好吃懒做才出家的,因此许多和尚视钱如蜜。然后借助佛的名义,蛊惑人心,骗取百姓财富,甚至为非作歹,兼并土地,私放高利贷剥削百姓。而且广建寺观,大修铜佛像,必伤国家财政,诸多人出家,导致田地无人耕种而荒芜,百姓将财产田地寄于佛的名义下,国家税务无法收征。这些人名为出家,实际已不是佛的子弟。”

“军事如此,政治用人也是如此,就象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国家非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用好人才,如寇准敢于担当,大事可以决问寇准也。不过寇准心高气傲,不能容人。任人唯亲,又是其所短。故此陛下用寇准可以问其国家大的政务,但不可以听从寇准之用人。”

“张齐贤为人疏阔马虎,赫然有魏晋风范,但不拘于小节,因此一个寡妇门而让天下人耻笑。然而张齐贤处政多年,素有经验,特别在军事上颇有见地,又是其所长也。陛下可以问张齐贤军旅事务。但不可以指望张齐贤细致的规划。”

“王钦若有理财之能,可为人性子偏弱,心胸又短,因此陛下用王钦若可以用其理财之能。但不可以听王钦若进言,否则可能会有谄媚谗言困惑陛下之耳,而中伤朝中大臣。”

“朝中还有一人。东京留守王旦,此人与李沆、臣以及毕士安一样。喜于行而少于言,若是用此人为相。朝堂必减少不必要的争执而导致矛盾激化,戾气冲天,阻侥国家展。然而此人疏于言,若是陛下出现严重失误时,他就不能及时拨乱反正。”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