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一章 那一年(2 / 5)

加入书签

宋朝也没有做错,李唐半胡半汉血统,于是将整个西北挪出来,安置突厥人,铁勒人,回鹘人,沙陀人,吐谷浑人,党项人……只有吐蕃人不是,他们是乘唐朝削弱时出兵西北,随后四分五裂,留下许多吐蕃人呆在这里。实际这时的吐蕃人也很难说他们是吐蕃人了,恐怕流着大半汉人与吐谷浑人的血液。

这就是辽国未来的三驾马车,与十二岁的耶律隆绪并无半点关系,甚至未来的辽圣宗之所以号称圣,实际全是这三驾马车的功劳。

若无宋九,自此辽国开始浴火重生,进入最辉煌的统治时期。

但现在不好说,要区别于宋九能不能想出正确的方法,赵匡义会不会听从,还有赵普能不能成功弄下去……

……

这是一场没有黑白对错的战争。

实际羊毛商路不仅是可以用在阻卜。它同样可以用在西北河湟甚至回鹘。

但现在才开始有商人过去收购,暂时看不出效果。

然而没有奶制品,没有羊毛,阻卜人也在史上看到契丹数次失败,又因为战争增加了税务,于是开始反叛。

现在反叛的规模更大,只是与东北不同,他们抗拒税务,驱逐驻兵,又是各族各自为战,比较零散。

在这种情况下,如今辽景宗一去,萧燕燕心情可想而知。

契丹得到燕云,是石敬塘送给他们的。从那一刻起,站在契丹角度,燕云就与中原王朝无关了。

宋朝想收回燕云,为了门户,燕云多是汉人,石敬塘非是宋朝的皇帝。

相互之间皆有攻打的理由。

李继迁也没有做错,赵匡胤刚登基,李彝兴便派使上贡,并且为避赵匡胤父亲的名讳改名为李彝兴。然后四时八季,不时派使过来朝贡,又协助宋朝出兵北汉。

现在凭什么将所有的一切全部收回去。至少李继迁是这样想的。

萧燕燕第一次坐在大臣面前,非常悲伤无助地看着大家说道:“母寡子弱,各族势力强大,边境又不得安定,我该怎么办?”

这时站出两个人,一个还呆在燕云的大将耶律斜轸,他是萧燕燕的妹夫,一个就是韩德让,据传他们打小就是青梅竹马,真相不得而知了,但后来关系肯定是很暧昧。

而且此时萧燕燕才勉强三十岁,正是女人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娇美如花,韩德让有才有貌,就是发生什么,以契丹人的开放,可以理解。

他们主动站了出来,说道:“信任我等,保管无忧。”

于是萧燕燕与耶律斜轸、韩德让共同参决大政,等耶律休哥从辽东返回,由他负责南边之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