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六章 幕后者(2 / 4)

加入书签

一副盔甲均重近五十斤,成本却多达四十贯。铁成本在中间占的比较很小,主要是制造成本。

所以贪墨现象严重,以前那种盔甲就因为贪墨,导致许多盔甲不合格。如今将重量减少三分之一到一半,贪墨的空间会更大。

这必须从选择铁矿石,到冶铁炼钢,再到生成甲片必须要有一套更严密的监督检验措施。

宋九还说了一件事,未来宋朝不是内战,主要敌人是游牧民族,那么野战占据的比较增加。

因此军中诸伏虏弩必须要小型化,实际曹彬应当修正的,可是曹彬为枢密使与沈义伦一样。是一个不管事的主,依然象以前那样。生产许多大型伏虏弩,这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如追敌,没有速度,就无法全歼敌军,甚至没有速度一旦大败,反而全军会覆没。

因此直到元蒙军队出现,轻甲轻骑,将速度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造就了世界冷兵器史上最强悍的军队。

宋九又说道:“于是臣刚才想到这个问题,重甲步骑虽减少伤亡,但拖累了速度。不能全歼敌军,甚至失败会因速度拖累将自己落入绝境。所以臣认为必须进一步派工匠改进盔甲,将一些不致命的身体部位甲片去掉,减少其厚度。”

“若那样……”

“陛下,臣也不打算减少其防御力。虽为了减轻重量,去掉一些甲片,减少厚度,但不能减少盔甲成本。首先说钢铁,不管什么钢铁,它不完全是铁,还有其他一些金属,这些金属在里面,有的起加强韧性作用,有的起防锈作用,有的起强化作用,但有的却起了一些反作用。眼下虽无技术分辨这些金合的构成,不过成品可以测试。让工匠测试各地铁矿石冶炼后的质量,选择专门的优质铁矿石打造盔甲。其次每一副盔甲增加锤炼次数,提高其强度与韧性。也就是将其重量减轻,但不能减少成本,而将防御力加强上去。”

商议完了。赵匡义说道:“宋卿,今天陪朕进膳吧。”

宋九向赵普开火,有些不识大体了,但赵匡义并不怪,反而喜欢,这是因为如宋九所说的那样,他不长于权谋之术也。

这样的大臣,若是不善长政务也就那样了,偏偏善长政务。军事才能上又不俗,野心又不大,所以赵匡义反而格外看重。

出忽宋九的预料,马上赵匡义就同意了。

宋九忽然想笑,赵匡义同意得那么快无外乎是高梁河,那时他正穿着沉重的马甲亲自指挥,因此导致逃跑时马匹速度不是很快,几乎被契丹人追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若非杨业及时赶到,真可能被辽国人抓走了。

君臣俩人又商议了一会。

与技术问题无关,这是军械监的责任。

商议的还是防贪问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