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后院(2 / 3)

加入书签

那是适合当时宋朝国情,不适用于宋九的新技术。宋九很老实,道:“臣一路上想来想去,也没有想出好办法,只知道眼下这种政策苛民,肯定不行。至于什么方法,还是各位相公们想吧,它不是微臣的职责范围。”

赵匡胤与诸人皆是一笑。

莫要说王安石比在座的聪明,不是,王安石实施坊场河渡钱与二八分制,是整个宋朝统一,各项矿产产量跟上,虽不足,不象现在一点可怜的产量。这那两项政策适合于神宗年代,也不适合于眼下。说到底,这个政策就是吃大户!有弊的一面,但将压力添加到大户头上,使弊端减轻下降。

赵普咳嗽一声:“产量。”

制度小子你就别管了,君臣闻听你回来,一起坐在这里等你,还是说正事!

“失望。”

“何来失望。”

“陛下请看,”宋九让门外的两个中书小吏将一块铁矿石抬上来,说道:“陛下,就是这块铁矿石,最少两个矿工凿上半个时辰,然后再花半个时辰抬到铁炉处,再经冶炼,然后才变成粗糙的生铁。”

“有什么不对吗?”赵匡胤奇怪地问,自古以来就是这样的。

“陛下,还有……”宋九将一路看到的听到的一一道来。还有宋九所画的铁炉、冶钢图纸,炼出来的烂钢破铁,以及采煤工人试探瓦斯的长竹筒子,一一拿出来给大家看。

“产量臣有办法,但十分麻烦。”

“不怕麻烦,只要有办法就行,”赵匡义道。

不妙啊,宋九心中担心地想,渐渐他看出一些,赵匡义对他是支持的,赵普对他是反对的,当然现在没有事。可这才是最可怕的,千万不能将我夹在中间做夹心饼干,这两个大牛碾压起来,俺们小胳膊小腿可是架不住。他扫了大家一眼,道:“第一是加快采矿速度,这种榔头大锤粗糙式的凿石肯定不行。第二就是石炭,这种冶铁方式也不行,浪费太严重。第三就是冶铁的铁炉。第四就是冶钢技术的改进。还有这种该死的制度。”

“咳,咳!”赵匡义呛着了,这个该死的制度就是他想出来的,难道自己该死。

“具体地说一说。”

“你要说什么?”

“这个制度要改革,一不能再用木炭冶铁,它烧的温度不高,冶不出好铁,必须使用大量的石炭。而且大量木材砍伐,北方水土会更恶。三者,开矿者积极xing不高,将会严重掣约产量。四者它太苛,十家高户卷进去,十年后最少八家破门,矿上客户生活同样惨不忍睹。臣带了河中的几个壮丁做侍从去河北,他们说过一句话,本以为在汴堤上做苦力很苦,与这些人相比,仍象在天堂上一样。”

“改制度啊……怎么改!”

“怎么改?”宋九一呆。问题亚历山大,宋九要求似乎真的不高,一年请求朝廷支持一百几十吨钢材,不是无条件供给,而是购买的。但宋九的承诺是未来最高时一年会给朝廷十万缗钱,甚至收效高的时候还会多给。中间还会交出无数的技术。但这个问题却严重无比。就象一个齿轮,我只要柴油机上换一个齿轮,但这个齿轮与整个柴油机不配套,换可以,机体要换,活塞要换,曲轴要换,飞轮要换。现在要换的不仅是产量问题,包括冶炼技术,开采技术,甚至制度。

一路上胡思乱想,不知如何着手,就象这个制度,后来有人想出好办法,王安石!王安石变法中的许多变法争议声很大,青苗法当真是好的?保马法当真是好的?但有两条变法是好的,第一是拍卖坑坊河渡,将一些效益不好或亏损的坊坑全部拍卖给私人经营,三年五年交给朝廷多少钱,不管拍卖能得多少钱,最少能让国家松压。第二就是二八分制,没有规订的承包制度,对盈利的坊坑不限产量,八成利规私人,二成私上交。这个漏洞会很大,但给百姓缓解了压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