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曼联的战术(3 / 3)

加入书签

弗格森甚至允许斯科尔斯在对手禁区内有着独占的自由,可以自行决定传球、突破还是射门。

对于另一名中前卫卡里克,弗格森主要安排给他的位置是中场稍稍堕后,更像司职后腰一样对自己的防线进行保护,前插进攻的布置已经减少,但一旦斯科尔斯被对方盯死,那么卡里克就要主动靠拢,并及时形成转移,争取局部上的优势。

弗格森不会盲目坚持进攻,而是尽量地做到攻防平衡,他关注着曼联后防线的稳固程度在某种意义上说还大于对进攻的投入,毕竟,进攻的基因已经流淌在红魔球员的血液里,他们不缺乏进攻的冲动,缺乏的是防守的自觉性。

不仅如此,因应不同年代的球队构成,弗格森也及时地进行改变。从一个长时间度量来说,这是一个更为伟大的探索。但不管怎么样,曼联始终坚持的进攻和团队至上,在打法上一直得以优先考虑。而融合了更多先进打法之后,曼联的进步是一直在持续的。

弗格森毫无疑问是个战术大师,其治下曼联的打法有着鲜明的特点,曼联崇尚进攻,赏心悦目。

当时曼联以及传统英伦的442,特色很鲜明,那就是身体第一、高空作业。英伦的442在打法上,往往讲究一对边前卫的下底,起高球传中进行助攻,而两个前锋则必然要求至少一个为高中锋,在进攻中使用头球攻门和进行摆渡,并且要求两个中场也要在进攻时候主动向前抢点接应,战术思想非常僵化。

弗格森给曼联带来了全新思路和战术,他没有轻率地改变442阵型,但他要求两个边路,包括边后卫都在下底传中的传统路数上,加上快速突破尽量深入对手腹地,进入肋部或者底线附近,然后从底线出球或者从禁区里寻觅机会。

他要求在进攻中尽量减少45°斜长传吊进禁区的打法,这种有点像撞大运的进攻很容易被对手防死。

同样,他也要求尽量禁止后卫直接大脚往前找前锋,一窝蜂乱冲。弗格森认为,这样的打法实际上是大脚解围乱踢一气,对手马上可以继续断球压上,后防线受到的进攻压力丝毫不少。

他针对曼联的442的传统阵容和打法进行了改革,这种改革的要求很明显,那就是注重进攻中保持防守的力量,进攻中更讲究技术和配合,而不是一味高空轰炸,就是弗格森给曼联带来的第一次战术改变。

总结起来,弗格森治下的曼联战术的基础就是边路突击,中路包抄,坚决有机会长传打身后,以及保持阵型的整体冲击力,但是弗格森有加入了很多大陆足球元素,对英式打法进行改良,如边后卫插上套边,中路快速传递以及控球形成对对手阵型的切割,左右边路互换频繁,边路传中采用平快球或倒三角等。

在现在的这支曼联队内,弗格森还要求每一名都球员适应多个位置,除了应对伤病便于轮换外,战术上的需要就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形成小集团的快速反击,而不需要等待某个位置上的固定球员抵达自己的位置。

流动,就是整个曼联的队形在不断地轮转,假如球员不能适应多个位置,整个球队的轮转必然受制于某个速度最慢的球员的速度。但一旦球员个个是多面手,那么球队轮转的速度必然加快。就是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随时集结出一个快速突击的小分队。

每时每刻对对手保持压力,在任何一个区域,和对手展开争夺,这就是弗格森治下,曼联队的战术精髓。

简单描述就是防守方面更加强调区域防守,一般配置是两个中场负责禁区弧前的扫荡,并且限制对手球员进入禁区抢点,中后卫之一要盯住对手的一个前锋,另外一个则随时补位和卡防,两个边后卫则根据需要及时回收,由边前卫看管对手传中的球员,限制他们轻松起球。首先关注的防守,是弗格森带给曼联球员的新思维。

他要求前锋们活跃在对手的后场35米区域一带,并且对两个中后卫进行干扰和逼抢。对于中场四人组,他要求球员要在防守时主动退回禁区弧一带,对后防线进行保护,不允许盲目的上抢和离开位置。两个边前卫则要回到后防区域进行协同防守,主要是盯住对手的两个前卫或者靠近这一侧的前锋,边后卫需要回到禁区附近进行协防。

在保证防守的基础上,当然要强调进攻,那是红魔的传统。弗格森强调的是进攻的有效性和锐利度。

在进攻时,要求前锋要在前场做范围更大的扯动,更加强调前锋的脚下控球和突破,并且强调前锋对横传低平球的抢点,争取在进入禁区内寻觅破门机会,远射的安排一般都由中场负责。

目前这支曼联,因为斯科尔斯脚下技术出色,弗格森委以他重任,让他在进攻中多持球,多主动压迫对手的中场,寻觅机会形成突破后直接面对对手的后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科幻灵异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