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才子们的趣闻糗事(2 / 2)

加入书签

常大才子对曰,没有试过。张说找出一本平常人很难见到的古书,令其通读十遍后背诵出来。常大才子席地而坐,聚精会神研读眼前这本书,每读一遍就用手指画地而记,读过七遍后,弹地而起,说可以背诵了。张说有点不相信,坚持让他通读十遍。常大才子说如今我七遍已行,又何必要十遍呢?张说于是拿着书,对照着检查有无差错,常大才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开背了,背完之后,居然与张说手中古书不差一字,当时在场的人都惊为天人,无不感慨和欣羡。测试结束后,皇帝赐绿衣一件,赏赐钱物无数,令其为东宫太子属官,专门侍讲《毛诗》,也许是常大才子太有才了,在后来的一百天里,竟然三度改官,皇帝隆遇不断,但也正是因为他太有才了,为同辈中人所嫉妒,早早就被人下毒害死。

唐代书法家柳公权虽然以楷书着称于世,但此人同时也是一个才思敏捷的大诗人,《唐摭言》中披露了他的一则趣闻,唐武宗李炎在位时,对宫中一位嫔妃非常不满,一直想找个机会给收拾了,这一天心血来潮召来了柳公权,面带愠色的对老柳说,朕将降罪于此嫔妃,但是有个条件,如果你能作出一首让我满意的诗文来,我可赦免此妃无罪。这叫什么事?武宗皇帝真是闲得蛋疼,你的嫔妃关柳才子何干?老柳一想,这究竟是考究我的学问呢?还是寻机找事,总不会怀疑我给皇帝戴绿帽子吧?不过这救人一命是好事啊,于是欣然同意。武宗一指御前数十幅蜀锦,就题在这上面吧。

柳公权稍加思索,口占一绝,提笔一挥而就:

“不忿前时忤主恩,已甘寂寞守长门。今朝却得君王顾,重入椒房拭泪痕。”

柳才子这是在代那位失宠的嫔妃诉说心声啊,果然武宗一见之下,大喜,赶紧让宫妃拜谢柳公权救命之恩。

这一出叫什么?

应该叫做“才子赋诗救佳人”。

元代辛文房所作《唐才子传》几乎将唐朝最负盛名诗人、文学家和才子们事迹都收录其中,那些熠熠生辉的名字,名垂后世的恢宏篇章为我们再现了唐朝文化事业的兴盛和繁荣,唐朝为何会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诗人和才子们?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当然是唐朝社会的开放以及经济发展和国力的强盛,当然也离不开科举制度促使天下读书风气盛行,尤其是科举中诗赋的硬性规定。当然民族融合,兼容并蓄也是一个原因,还有就是政治上的宽松和言论的自由,以及帝王的个人喜好和士大夫阶层的兴起。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说到底,社会发展和经济繁荣才是文艺复兴的根本原因和前提条件。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