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被盗干净的清东陵(2 / 2)

加入书签

公元1928年,孙殿英借军事演习之名,什么伎俩都使了进去,他们用了7天7夜的工夫,盗掘了清皇家陵园东陵地宫。东陵里躺着的影响晚清几十年的最有权力的老太婆慈禧,然而,清朝已亡,谁也保不了她的!

东陵的财产被子盗抢一空不说,就连慈禧的尸体也难幸免于辱:慈禧的遗体倒伏在残破棺盖上。长发散而不乱,扎辫子的红头绳犹在。当翻转她的尸身,发明遍体长满白毛,口角处有残破痕……(宝熙于役东陵日记》)可怜一代权倾天下的欲女,竟落得如此下场,这是她生前万万不会想到的。

盗挖东陵前,孙殿英顺便在军部召开紧迫会议,他表现,崩皇陵也是革命,是继续孙先生的遗志,为革命做出贡献的正义之举。

明朝是汉人统治,而清朝是满人统治,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同的区别对待,是由于在清末,驱除鞑虏是叫得最响的口号,所以,许多人对清朝都是怀有敌意的,因此许多盗贼便更想盗取清朝陵墓。

与清朝皇陵被大规模盗掘相反的是,明朝的皇陵,无论是南京的明孝陵、西山景泰陵,还是天寿山明十三陵,没有一座被盗贼打开过。数百年来,朱元璋、朱棣和他们的子孙们一直幽静地长眠于地下。唯一一座重见天日的明神宗的定陵,还是因为郭沫若等人因为考古需要被发掘的。但是也是因为他们的过于冲动,保护措施的不完善,让我国广大珍贵的文物遭受了极大的损害。

景陵多灾多难为哪般?

在惊心动魄的1928年7月那场东陵大盗案期间,景陵地面建筑就已残缺不全。一些木件多有盗损。据后来负责重殓的宗室载泽等记忆,景陵小碑亭周围柁云均失,天花板丢失3块,神厨库门窗均失……尽管如此,由于当时的民风还比较纯朴,景陵地宫尚未发生像慈禧、乾隆那样的掘棺扬尸大案。

可是,到1945年日本投降,时局动荡,东陵一带沉寂了多年的盗墓贼便又开始活跃起来。这样,景陵地宫便遭到了灭顶之灾。

景陵的地宫同已开放的裕陵地宫一样,为9券4门式结构,异常坚固,但清附地宫同明陵地宫相比,却又显得十分简单,即地宫入口明显,就在月牙城内,琉璃照壁下线正中处。

1945年8月,当地人张某带领一队人来到景陵,在陵院内拆了一大堆砖,也未能进入。于是他派出不少人站岗,让精明强干的人整整刨了一夜,才得以进入地宫之中。由于正值雨季,地宫内积水很多,当盗匪们来到金券中时,看到许多棺椁。盗贼急切地用斧劈棺时,棺内突然冒出火来,当场烧伤了2个人,吓得匪徒们四散而去。过了一会儿,看看没什么动静,盗匪才再次进入地宫之中……康熙大帝及其四后一妃的骸骨也被四散在地宫内。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从景陵盗走的珍宝很多,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康熙帝的殉品“九龙玉杯”了。

这件十分名贵的酒杯,只要盛满洒,就可以从杯里看到9条翻转的蛟龙,似在翻腾的大海中追逐嬉闹。传说康熙年间,杨香武曾三盗九龙玉杯未果。康熙帝死后,将这件名贵的酒杯带入棺中。时光流转,九龙玉杯几易其主现已不知下落。景陵这次被盗开后,由于一直未封住地宫入口,加之无人管理,以后又多次被“扫仓”,珍贵文物已荡然无存。

但数清朝皇陵被盗,影响最著的当数东陵被盗事件。

一九二八年,从河北省遵化传出一条爆炸性的特大新闻引起举国震惊,清东陵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寝被国民党第十二军军长孙殿英给盗挖了。这是清朝的皇陵第一次被盗,满清的遗老遗少们对此痛心疾首,溥仪更是扬言:“此仇不报,就不是爱新觉罗的子孙!”

让溥仪没想到的是,他不但没让东陵大盗孙殿英受到应有的惩罚,而且康熙、咸丰、孝庄、同治、光绪的陵寝连同其他皇后、嫔妃、阿哥、公主的墓都前后被盗。陵墓中的陪葬品被洗劫一空,遗骸碎骨散落一地,真是死了都不得安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