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龙对石虎,买尽成都府!(2 / 5)

加入书签

但张献忠并没有贪恋这些财物,除了留下必要的粮草之外,他把襄阳仓库里数十万两白银尽数分发给了周围的百姓,因此张献忠得到了湖广数百万群众的爱戴与支持。

其实在投降明军之前,张献忠就为日后再举义旗做了准备:他把自己麾下数万将士借“遣散”之名散布在中原各处,好日后再次起义时随时响应他。因此张献忠投降明军的时候,麾下部队仅仅一两千人。

而此时明军内部也犯了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看张献忠投降时部队人数这么少,认为张献忠日后不成大器,对张献忠不屑一顾,因此让张献忠有了充足的发展时间。

公元1639年,张献忠在湖北谷城再次高举义旗反叛明王朝,并且大开粮仓救济周边的百姓。此举得到了周围数十万百姓的拥戴和追随。不光如此,张献忠还把谷城以及周边城县官吏贪污的证据写在了城墙上,让百姓们看清了明王朝的腐败,此举也让百姓更加拥戴张献忠。

张献忠的再举义旗也得到了其他义军的快速响应,义军首领罗汝才、马守应等纷纷率部前往谷城与张献忠汇合,远在河北的李自成也率领部队重整旗鼓,各地蜂拥的义军再次让本就腐朽不堪的明王朝变得摇摇欲坠。

正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张献忠的起义军固然强大,但一时间仍旧不是明军的对手。公元1640年,张献忠在湖北被明朝名将左良玉击败,只得率部向西突围。

公元1634年,张献忠奉高迎祥之命,率领义军往西攻占明王朝的地盘——四川地区。但是由于张献忠刚投奔高迎祥,高迎祥对他还不是很放心,于是他夺走了张献忠本部精兵的指挥权,只给了张献忠一些老弱病残的部队,这让张献忠的西征变得格外艰难。

在明朝著名女将秦良玉与儿子马祥麟的围攻下,张献忠败走重庆,部队死伤殆尽。无奈,张献忠只能率领残部逃亡至湖北,这也宣告他的第一次西征以惨败告终。

公元1635年,当时的各路起义军中了明王朝的诱敌之计,被明军包围在河南地区,于是各路起义军的首领在荥阳举行了著名的“荥阳会”。

起义军首领李自成提出“分兵破之”的战略,得到了其他首领的一致赞同。于是张献忠在高迎祥的带领下,一路向东挺进,以求突破明王朝的包围圈。

李自成提出的战略构思果然奏效,张献忠所率领的部队一路向东所向披靡,几乎无人能敌,不光冲出了明军的包围圈,还一鼓作气打到了明王朝的中都——朱元璋的老家凤阳府。

一番血战之后,张献忠部队虽然突围成功,但是刚到四川地界就遭到了湖广、四川、陕西等多方面明军的围攻,张献忠的部队死伤惨重,被明军包围在兴安城,局势危在旦夕。

就在此时,张献忠听从了谋士的建议,派人带重金贿赂左良玉并说道:古人云“养寇自重”,正是由于我张献忠的存在,才让你左良玉掌兵权,一旦我死了,你也离死不远了。

左良玉听从张献忠的话放松了警惕,而张献忠则乘机率部成功突围,一路向西,正式进入四川。

四川四面环山易守难攻,张献忠进入四川之后得到了难得的喘息机会。经过半年多的发展,张献忠的势力得到了充分的恢复与发展,而川外的湖广、中原地区仍旧战乱频繁,张献忠认为此时是出川打击明军的大好机会,于是在公元1641年挥师出川。

出川之后的第一仗就是顺着长江东进,进攻湖广地区。同年二月,张献忠攻下长江重镇襄阳,而襄阳是明王朝中南部地区的重要城池,里面储存着大量的钱粮军械。

很快凤阳府就被张献忠攻下,他还掘了明王朝老朱家的祖坟,此举让张献忠在当时名声大振。

张献忠并没有在凤阳府逗留,而是继续转战,接连攻克安庆、庐州、和州等地,肆虐了安徽和江苏的大片地区,接着转头向西拿下了霍山、英超山,并在湖北境内和义军首领马守应会师麻城。

之后,张献忠又从麻城南下入寇湖南地区,在湖南征战一番后挥师北上打入关中,后又由商洛打回陕西。此番张献忠征战路途多达千里之远,战法忽东忽西,完全让明军摸不着头脑。张献忠在横行千里的同时还能重创明军,难怪有人说张献忠是明末起义军里最强的将领。

后来由于起义军内部不和,经常爆发火并,给了明军可乘之机,张献忠的直属领导高迎祥被杀,而张献忠为了保全性命,暂时接受了明王朝的招安。正是此次招安,给了张献忠再次举起义旗的契机。

坐断西南,称帝登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