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帝是个怎样的人?(2 / 2)

加入书签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因此在道光十八年,将陶澍任命为两江总督时,道光给出了自己为何持续重用他的原因:“谕两江总督陶澍知之:朕看汝爽直,任事勇敢,故以两江重任……若能大法小廉,奉行以实不以文,何患政事不理,百姓不安乎?无如世风日下,人心益浇,管不肯虚心察吏,吏不肯实意恤民,遇事则念及身家,行法不计及久远,朕所惧者在此,所恨者亦在此。”因此,道光认为陶澍受到重用主要是人才难得,尤其是“河工、盐务、均系兼辖,尤当实力讲求,破除一切积习,渐复旧规。”最后总结说:“如何而能若是?曰:在得人。毋忽,毋忽!”

正是在道光主要的勉励和鼓舞下,陶澍最终成了一代名臣,因此道光也是他最大的发展自我的平台。

三、亲自考察张集馨,多次了解地方实际,成了感动张一生的人。7K妏敩

道光十五年,在中进士不久的张集馨出任翰林院,有机会走近了道光。在第一次见面时,道光简要了解了一下他的简历后,勉励他读有用之书,“无徒为词章所困也。”怕他不理解,又进一步解释说:“汝试思之,词章何补国家,但官翰林者,不得不为此儿。”

又问到张集罄的老家情况时,道光突然大声问:“你那南方年年闹水灾,将如之何?”紧接着张集罄一一为道光皇帝解释。看得出这次面试,道光对张集罄很满意。末了,道光嘱咐说:“汝在家总宜读经世之书,文酒之会,为翰林积习,亦当检点。”

因此可以看到,道光用人比较务实,由于对张集馨印象很好,在第二年的五月,将他外放地方官锻炼,在谈话中,道光对他说:“汝乃朕特放,并无人保举。”并讲了很长一段任用官吏的理论,大意是你的品学我很了解,然而吏治如何必须要有地方政事的历练,京官和外官不同,你虽然不至于胡作非为,但是你只管做好自己却不能察办吏治,还达不到我的目的。州官过于闲杂,你当明察暗访,报告督抚,如果督抚隐瞒,责任和你没有关系。接着道光帝说出了一句非常有见地的话:“捐班我总不放心,彼等将本求利,其心可知。”因此道光用人上颇为英明。

此后又对他不断提升,在张集馨即将上任的四川按察使时,道光嘱咐他“诸事整顿”。担心对方不能理解,耐心解释:“譬如人家有所大房子,年深月久,不是东边倒塌,即是西边剥落,住房人随时粘补修理,自然一律整齐,若任听破坏,必至要动大工。此语虽小,可以喻大,即曲突徒薪之论也,汝当思之。”《清宣宗实录》

又问他说近年来四川总督谁最优秀?张集馨一时不知如何回答。道光就说琦善办事老练,又问裕成如何?张敷衍回奏说“中正和平”,道光则说“嫌他太软”,不过无人可用,还是派他去做川督,预料他“大约整顿未能,亦未必敢坏地方公事”。

道光二十五年,张集馨被调整到陕西督粮道,在谈话中,道光表示:“如丁忧又耽阁三年矣,粮道自然管粮,不知管地方否?”张集馨回答说:“管西、乾、漉三个地方”,道光问,“哪个乾字?”对答说:“乾坤之乾”。接着道光说:“汝外官已久,首府、道员已做过,朕不必与尔多言。汝操守甚好,汝今此去更要坚持,老而弥笃,人臣所以励晚节也。”

五年后,当得知道光去世的消息后,张集馨悲痛万分,“惊悉大行皇帝龙驭上宾,五中催裂,去年在园殿召见,仰瞻圣容,颇觉丰满,声音亦极洪亮。其时闻圣躬稍有不适,未了其遽舍臣民而归天上也。”并且张集馨认为自己“一介书生,自通籍后,仰蒙特简,恩施稠叠,追念二十余年豢养深恩,不觉涕泗横流,不能自己。”最后悲伤到“形神几丧”的地步。此外,更为重要的曾国藩也是因为道光在十年之内七次对其培养提拔,最终为清朝储备了一位难得人才。以此可见,道光的内政水平是多么的优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