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贯中是个地理盲(2 / 3)

加入书签

7.扑朔迷离的“荆州城”

荆州城,因为“借荆州”、“三气周瑜”、“截江夺阿斗”、“白衣渡江”、“败走麦城”等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而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三国名城。但荆州城究竟是何地,它与南郡、江陵是何关系,罗公在此又犯下了如何的地理错误,相信即使是熟读三国多遍的读者也未必尽知。荆州是东汉十三州之一,最初只有七郡,刘表任荆州牧时增设章陵郡、襄阳郡两郡,由此而形成“荆州九郡”(实际地盘并未改变)。所谓的“荆州九郡”是指: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章陵郡、襄阳郡。荆州只是州名,而非具体城市名称,因此三国中的“荆州城”是指州治所在地。

演义中的荆州经历了刘表独占、曹刘吴三分、曹吴分治、一统归晋四个时期,州治所在地在不同时期各不相同,即虽同是“荆州城”之名,但却未必特指一地。刘备所借“荆州”即南郡,治所在江陵;关羽镇守的荆州,仍以江陵为驻所。在刘备集团控制下,江陵既是荆州治所,又是南郡治所,也就是说在刘备治下的荆州:荆州城=南郡城=江陵城。很可惜,对“荆州”倾注了无数心血的罗公却也“大意失荆州”,错把荆州城、南郡城、江陵城视作不同的城池,由此闹出了许多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情节。

比如在三气周瑜时,周瑜正在江陵城下与守城的赵云对峙,罗公为突出孔明的神机莫测,安排了“关某从江陵杀来,张飞从姊归杀来,黄忠从公安杀来,魏延从彝陵小路杀来”的惊心动魄场面,直惊得周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并由此一命呜呼。

罗公的谋篇布局精妙无双,只可惜因为错将“荆州城”与“江陵城”当作两地而闹出了“关某从江陵杀来”的纰漏,出现了周瑜与赵云对峙江陵城,而关羽又从江陵城杀出包围周瑜的匪夷所思场面。

荆州以南,依次为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合理的征伐路线应该是从荆州南下首取离得最近的武陵郡,然后锋转东南攻取长沙郡,再以武陵、长沙为依托和后盾,南下攻取桂阳郡,最后向西攻取零陵郡,如此的设计既符合正确的地理方位,也不违背正常的军事常识。然而,刘备、诸葛亮大军居然“突破”了武陵、长沙的重重防守,毫无阻碍地“空降”到了地处最南端的零陵,由南向北地实施了所谓的南征。这完全是深入敌后的的大规模空降作战模式,却非常不可思议地被神奇军师诸葛亮在近二千多年前就提前实践了。

真不知道刘备大军是如何突破重围奇迹地来到零陵城前的,也不知道一生谨小慎微的诸葛军师是否担心过粮道置之敌后的严重危险?奇迹就这样在罗公笔下产生,并穿越千年迷雾成为了现代战争最为现成的教科书。看来,罗公如此匪夷所思的谋篇布局并非为当时而考虑,完全是立足千年的时间尺度来设计的。

5.袁术七路攻吕布

单看“袁公路大起七军”之名,毋须细读其文,便可知袁术当时声势之壮。袁术不仅声威浩大,他七路攻取吕布的布置也是十分精妙:第一路大将张勋居中从大路径取徐州;第二路上将桥蕤居左取小沛;第三路上将陈纪居右取沂都;第四路副将雷薄居左取琅琊;第五路副将陈兰居右取碣石;第六路降将韩暹居左取下邳;第七路降将杨奉居右取浚山。袁术的三路大军直取吕布的核心要塞下邳、小沛、徐州三地,另外四路分取吕布其它据点,七路直下令吕布四处受敌,首尾难顾,一战可灭吕布。

袁术的部署看似精妙无双,无懈可击,但若放置地图却只是一个根本无法实施的美丽神话。下邳、小沛、徐州三地构成了吕布的战略防线,袁术要想同时袭击处于吕布腹地的琅琊、沂都、浚山,必须首先要突破下邳、小沛、徐州防线,或者假道其他诸侯,否则根本无法实施。

8.六出祁山中的地理错误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军事生涯中的最大手笔,也是孔明兑现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诺言的最忠诚实践,虽功败垂成,未捷身死,但诸葛亮的“智、忠、勇、义”都在六番征伐中尽显无遗,使其成为千古忠臣和万世智绝的典范。不过,诸葛亮虽以“智绝”闻名天下,但却对地理知识钻研不够,他不但不知道军事要塞街亭的方位,说“陈仓正北是街亭”(街亭在陈仓的西北面),甚至搞不清战略要冲祁山与生死通道斜谷、箕谷的位置,说“祁山乃长安之首也……前临渭滨,后靠斜谷”(祁山与斜谷直线距离近四百里地),于是两眼地理一抹黑的情况下做出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战略部署。

以吕布勇冠天下的威猛和其它诸侯作壁上观的旁视,袁术攻取琅琊、沂都、浚山的布置纯属纸上谈兵。而攻取碣石的一路更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搞笑之举,碣石因曹操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而闻名天下,坐落于河北秦皇岛一带,远离徐州一线,且不在吕布控制之下。袁术派陈兰远袭碣石,不但与战局无关,还很有可能引发其它诸侯的介入,只能是徒劳无益的画蛇添足之举。

袁术之才虽比不得曹操、孔明,但也不致低能至斯,唯一的解释就是著书者罗贯中认为琅琊、沂都、碣石、浚山四个地点就是徐州左右,处在被袁术大军的直接打击之下,因此才会出现这样匪夷所思的局面。

6.董卓逃往长安

董卓兵败虎牢关,只得弃洛阳而投长安。洛阳通往长安,直接西行即可,然而董卓竟然背道而驰,逃向了长安的反方向荥阳,并在此上演了阻击曹操的好戏。董卓逃得潇洒,曹操追得豪迈,一切看似完美无缺,实则问题丛丛。为了迷惑敌人,做出反方向逃离的假象固然可以,但若一口气跑出数百里未免就假戏做得太真了。

特别重要的是,董卓东逃到荥阳时,洛阳、虎牢关、汜水关都已丢失,再向西逃往长安已不可能。此时,根本不需要曹操出兵追击,董卓便会在十八路诸侯以逸待劳的围追堵截下全军覆灭。一生纵横天下、又有李儒辅佐的董卓断不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乱局,唯一的解释就是罗公在此处错误地认为荥阳处于洛阳和长安之间,因此才地理大挪移地安排了曹操荥阳战徐荣的闹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