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战争史上动物“助战”趣闻(2 / 2)

加入书签

正当美海军为此沾沾自喜的时候,一头“功勋卓著”的鲸鱼在一次演习中,带着身上价值50多万美元的仪器装置突然“不辞而别”。专家们研究后认为,超负荷的演习是这头鲸鱼“开小差”的主要原因。不过,这一事件并没有影响到美海军“军用鲸鱼计划”的实施。

忠于职守的“鹅兵”

这个故事发生在1985年联邦德国法兰克福的一个美军基地。当时,驻守于此的美国陆军第32防空指挥部的军械库连续发生了两次手枪被盗事件。正当基地司令官维托?丁?雨果一筹莫展时,他偶尔从电视中看到一则有关英国著名的瓦兰登威士忌酒公司的新闻,说是该公司为防窃想建一支警犬队伍,但既费时又费钱,便喂养了近百只从中国引进的狮头鹅当“警卫”,此后再没有发生过失窃事件。

雨果派人进行考察后,便决定效仿这家公司的做法,建立了一支由5只“鹅兵”组成的“警卫部队”,与执勤士兵共同担负起守卫仓库的任务。结果,军械库再也没有发生过任何失窃事件。于是,雨果决定把“鹅兵”队伍扩大到18只,并推广到整个基地,让它们同士兵一起执行巡逻警卫任务,保护基地的通讯设施和防空大炮。“鹅兵”忠于职守,性格强悍,看见陌生人便紧追不放,可以说是理想的“警卫”。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德国在大西洋展开了一场潜艇大战。虽然德国潜艇性能优异,非常善于隐蔽自己,但英国人总能及时发现并抢先进行攻击,致使德国潜艇损失惨重。

原来,早在战争初期,英国的一位名叫托马斯的潜水艇长,便着手研究如何对付德军潜艇的工作。某一天,托马斯少校无意中发现不远处的海面上,漂浮着潜艇里扔出来的剩饭菜,一大群海鸥正在争相觅食。这时,一个大胆的计划在他脑海中形成了。于是,只要潜艇巡航,托马斯少校便命令士兵不断向海面上施放食物,每次扔放食物,总有大批海鸥在潜艇的海面上争抢食物。时间一长,即使不施放食物,海鸥一发现海水中有潜艇的黑影在移动,也会在海面上尾随盘旋,等待食物。

起初,托马斯少校的部下并不理解,他们抱怨浪费了大量的食物。但托马斯少校一笑了之,仍然我行我素,尽管他也知道,在战时,食品是非常珍贵的。过了一个多月,德国的潜艇在海上兴风作浪,并向英国潜艇挑战。托马斯少校给士兵们下达了命令:“一旦海面上发现有海鸥集结飞翔,就可断定那儿有德国潜艇,应立即攻击!”

这时,士兵们才明白了托马斯少校的“苦心”。这样,海鸥成了英军的“反潜雷达”。英军在海鸥的帮助下,击沉了数十艘德军潜艇。

美国的海豚兵

海洋里的智慧动物海豚,有着特别发达的定向、定位和感觉器官。美国一直在训练海豚从事军事活动。20世纪60年代,美国海军首次利用海豚寻找标志和教练水雷。美国海军训练的宽吻海豚能将一种金属条同另一种金属条区分开来,海豚根据潜水艇上的金属条,识别是友舰还是敌舰。如果是敌舰,携带水雷的海豚就会向它发动攻击。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海军组成了一支海豚特遣分队,在越南海湾进行秘密军事行动。在驯兽人员的指挥下,海豚在指定海域进行水下搜索工作,一旦发现武装的水下人员,海豚就立即向驯兽员发出信号。这种宽吻海豚的吻部绑上刀子,吻突上还装上一个带有注射针和麻醉液的瓶子。当海豚发现水下间谍时,就拼命游过去,用刀和针进攻,使对方晕迷,再将他推到水面上。

1973年,美国海军一头代号为“间谍”的海豚,潜游到前苏联的一个海港内,把一台微型探测仪吸附在前苏联的核潜艇底部。几个星期后,海豚又把这个仪表收回来,成功地探测到有关潜艇燃料方面的情报。

“鲸兵”不辞而别

冷战时期,美国海军成功驯化了一批鲸鱼,让它们专门执行水下危险任务,如搜寻和回收各种试验发射的鱼雷、导弹、失落的仪器装备以及跟踪潜艇。这些军用鲸鱼在浅海和深海区均能来去自如,其速度不亚于轻型快艇,曾出色地完成了许多艰巨的任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