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刘禅偷情案?(2 / 2)

加入书签

熟读历史的本作者,认为,绝对,是有的!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刘琰问胡氏究竟怎么回事,胡氏竟然爱理不理,不把刘琰放在眼里。刘琰动手打了胡氏,胡氏竟然哭闹着冲出家门,说要入宫请太后评理。刘琰看到胡氏出门,大怒之下立刻召集手下五百士兵,前往路上截住胡氏。拦住胡氏之后,刘琰在大街上把胡氏拉下马车,让士兵按住胡氏,自己脱下鞋子,让士兵拿着左右开工,把胡氏打了个鲜血淋淋。看到胡氏昏死过去,刘琰甩手扔出休书,当众宣布休掉红杏出墙的胡氏。听到刘琰提到这件家暴案竟然牵涉到当朝皇帝,太守吓得不清,赶紧吩咐严禁外传,然后喝退众人,把刘琰和胡氏双双收押。太守连夜整理好案卷,呈给刘禅亲自定夺。

刘禅得到奏报后大怒,刘琰实在不像话,一个大男人,还是朝廷高官,当街责打自己的妻子,本就有失体统,现在竟然攀扯到自己头上,实在可恶。可是刘禅不好表态。一旦刘禅说要严惩刘琰,那不就坐实了刘禅和胡氏有奸情,维护自己的情妇?刘禅把案子交给成都太守,请成都太守依据律法公正处理,并且把审判意见提交朝堂公议,让每个大臣都表表态。这样既可展现自己君王的公正,又可以不知不觉达到目的。刘禅这一手还是比较高明。与其禁止议论,不如让大臣们畅所欲言。成都太守也好,满朝官员也好,既然都知道事情牵连到后主刘禅,自然明白该怎么处理。大臣们一致认为,刘琰生活奢靡,作风败坏,已经严重违反一个朝廷高官该有的体统。如果追查其经济来源,必然有贪污受贿现象。何况仅仅因妻子胡氏在宫中一月,就断言胡氏和皇帝刘禅有染,这是对君王的污蔑,该以大不敬的罪名处死。个别大臣一脸义愤的说,不杀刘琰,不足以正君威;不杀刘琰,不足以平民愤!

对这个结果,刘禅还是比较满意。只是,刘琰平日和丞相诸葛亮关系不错,车骑将军又是军中要职,没有诸葛亮的批准,就算是皇帝刘禅,也不敢将刘琰随意杀害。思量利害之后,刘禅让成都太守将案件和朝廷公议的结论用快递传送给前线作战的诸葛亮。诸葛亮看完案卷,叹息一声。这刘琰本是个大才子,当年追随先帝左右,品评人物,议论士风,还是颇有识见。只是刘琰生性放纵,名士派头十足,受不了律法约束。于是先帝在世之时,就讲明给待遇不给权力。先帝去世之后,诸葛亮为了表示安抚,经常召见刘琰,虽然不谈公事,可是能够出入丞相府闲坐,对许多人那已经是无上的荣耀。可是刘琰不知满足,人前背后总是说一些怪话。埋怨先帝薄情,批评诸葛亮寡义。凡事总喜欢论资格,讲当年在徐州的时候如何如何,看不起来自荆州和益州的新进官员,搞得朝野上下许多人厌恶刘琰。

前两年,刘琰和担任前军师的魏延更是吵得不可开交。这个刘琰本就看不起魏延,入川之后,刘琰成为固陵太守,可魏延不过是刘备手下一个小兵,一两次作战之后,却忽然从一个小小牙将提拔到汉中太守的重要岗位上。加上魏延也是个狂人,当时更是仅次于诸葛亮的军中第二号人物,对刘琰这样空有名士头衔,却没有实权的人物同样看不起。那一天刘琰喝了一点酒,当众辱骂魏延,一些人来劝架,结果也被刘琰指着鼻子痛骂。魏延气得要拔剑杀人,幸亏诸葛亮及时赶到,才没有酿成大祸。诸葛亮好言安慰魏延,然后让刘琰道歉。刘琰酒醒之后给诸葛亮写了一篇道歉信,信中讲了许多自己如何如何没有德行,又有喝酒的坏毛病,跟随先帝三十来年,若非先帝庇护,早就死于非命。这十年来,更是得到丞相诸葛亮的帮扶,自己心中感激。刘琰向神明起誓,以后必然改过,约束自己的言行,绝对不再犯错。诸葛亮看了书信,心中也有些不忍。名士嘛,文人嘛,难免有些怪癖。诸葛亮将书信给魏延看了,让刘琰回家思过,但是官职待遇一切不变。和上级吵架的风波因为诸葛亮出面,被轻松躲过。7kzw.org

可是,这次牵连到皇帝刘禅,事情就有些不同了。刘琰有错,殴打妻子当然不对,毕竟是结发妻子嘛,就算是有出轨嫌疑,可是嫌疑毕竟只是嫌疑而已。关键是刘琰事件攀扯到了刘禅,有辱蜀汉最高元首的名声,对刘禅个人,对蜀汉全国,都是一个严重的伤害。但是,像群臣一样,依附刘禅的意思就此杀死刘琰?绝对不行。

刘琰确实给皇帝刘禅的名声造成了不良影响,可是刘禅本人究竟有没有乱搞男女关系呢?刘禅不是诸葛亮,生活作风严谨。但是在诸葛亮执政的十来年,刘禅的表现还是很不错的。诸葛亮不愿意相信刘禅能够做出这等违背道义人伦的事情。可是,刘琰难道不知道公开妻子胡氏和皇帝刘禅的奸情,会给自己的仕途带来怎样的影响吗?刘琰不傻,当然明白。刘琰明白公开绯闻的后果,还选择公开,可见必然是有些痕迹。

诸葛亮几番考虑,答复成都太守,希望把刘琰的案件仅仅作为家暴案处理,不必提及一些子虚乌有的事情。这样对臣子刘琰,对皇帝刘禅,都是最好的处理。接到诸葛亮的回复,成都太守最后结案。在最后的结论中,胡氏陈诉的刘琰如何如何生活腐化,埋怨朝廷一律抹去,刘琰陈诉的胡氏和皇帝刘禅如何如何偷情,也一律抹去,仅对刘琰当众毒打妻子胡氏这个家暴案做出叛乱。

判决中有两句评语颇有意思,据说是诸葛亮的原话:“卒非挝妻之人,面非受履之地。”

一场轰动朝野的偷情案,以刘琰罢官下狱简单处理。只是,就算刘禅百般掩饰,就算诸葛亮苦心调停,朝野上下还是认定,刘禅和胡氏必然有奸情。从建兴十三年开始,蜀汉百官再也不让自己的老婆女儿入宫向太后、皇后请安了。

你们觉得刘禅有没有给他戴绿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