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两个法国”鏖战中东(2 / 2)

加入书签

据战后统计,此役令维希法国耗光军事本钱,共有874人阵亡或失踪,全部武器装备或毁或俘,而英法盟军约有980人伤亡,技术装备损失微乎其微。更关键的是,这场战役打出了自由法国的威名,更多维希法军官兵响应戴高乐的号召,投身到反法西斯阵营。

看后感如何?是不是觉得伤亡人士太少了,的确。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

12日清晨,自由法国军队又遭遇悲剧:特里斯卡和罗阿德奉命驾驶H-39轻型坦克前往基斯沃阵地外围侦察。由于能见度太差,车长特里斯卡不得不把身子探出炮塔观察,却仍然看不清前方百米外的情况。一路前行,他们鬼使神差地闯进距基斯沃火车站约800米的地方,那里已是敌人的防御纵深。结果,敌军的交叉火力把这辆轻型坦克打成了筛子。直到深夜,自由法国军队才在坦克残骸里找到特里斯卡和罗阿德的遗骸,但已被烧得面目全非。

打进大马士革

鉴于自由法国军队进展不顺,英军派出英印第5旅来接手他们的进攻任务,这让高傲的法国人感到羞耻。经过一番调整后,6月15日凌晨,自由法国第1师向距离大马士革仅20千米的纳贾赫发起进攻。他们的H-39轻型坦克利用高速突破敌人的第一道防线,迅速进抵城区,期间居然没挨上任何一发炮弹。

可是接下来的战斗就复杂了,维希法军利用部署在纵深地带的105毫米榴弹炮实施火力压制,猛烈的炮火使自由法国步兵抬不起头,H-39轻型坦克的小口径火炮也不是敌方大口径榴弹炮的对手。

混战中,一辆H-39轻型坦克被弹片击中,炮塔转动机构被卡死,驾驶员匆忙倒车却陷入泥潭,刚开出泥潭又被1发炮弹打中负重轮,车体被爆炸气浪掀翻,车长洛贝达在爬出坦克时被狙击手打死。

其他坦克的情况也极为不妙:一辆坦克为躲避炮火开进了灌溉渠无法动弹,友军也无力救援,车组成员只好弃车逃命。另一辆坦克遭到敌人火力围攻,密集的机枪子弹不断敲打车体,虽然无法击穿装甲,但连续的震动和可怕的撞击声让车内成员精神崩溃,不久后1发炮弹击中车体,车长鲁森当场阵亡。

战斗一直持续到深夜,自由法国军队毫无进展,装甲骑兵连损失了4辆坦克,维希法国守军却愈战愈勇,靠着几轮反冲击,把战线重新推回原来位置。在随后的几天中,相互敌对的法国军队展开拉锯战,双方均无大的建树。6月21日,自由法国第1师麾下的第13旅靠着强击突入大马士革,紧接着城内的维希法军倒戈,大马士革被解放,而纳贾赫的敌人也被迫投降。

战役总结

由于一败再败,7月12日,维希法国不得不接受失败现实,宣布在叙利亚和黎巴嫩休战,然而一些维希法国军人难以接受战败的事实,空军中尉德拉达耶不顾停战命令,率领5架战斗机于凌晨时分偷袭自由法国部队的车队。这一鲁莽行动引起英军和自由法国军队对维希法国军队发动全面攻势,最终导致维希法军彻底失败。

7月14日,维希法国驻叙利亚和黎巴嫩的最高长官邓特斯正式在停火协议上签字。值得一提的是,这份协议起初没有提及自由法国是否对叙利亚和黎巴嫩拥有控制权,在这种情况下,自由法国代表拒绝签字,同时把情况电告戴高乐,后者立即向英国首相丘吉尔发难,告诉他如果英国坚持这么做的话,所有自由法国的部队将开往东线,和苏联红军一起作战。出于政治和外交考虑,丘吉尔同意了自由法国接管叙利亚和黎巴嫩,并且将投降的维希法国军队(包括6300名士兵和127名军官)交给自由法国部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女生耽美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