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真假玉玺(二)(2 / 3)

加入书签

哲哲和皇太极二人将寝室内红烛熄灭,再看那传国玉玺,果然如皇太极刚才所述的一般无二,虽然不似那样的神乎其神,望之果然有一条青龙在玺中翻滚嬉戏,如腾云驾雾一般。

为求真假难辨,林丹汗找到的是当年替秦始皇雕琢传国玉玺的玉工王孙寿的后人,选择的一块和田玉的品质也不下与当年的和氏璧,经过处理后,一方才被开采不足百年的极品和田玉便变成了具有上千年历史的传国玉玺,而且里面的青龙腾云驾雾的情景也是玉工传承了上千年的刀法所致,据说真正的刀法已经失传,现在王孙寿的后人也只能做到祖先的三层功力,做出来的图像只能隐隐越越,而做不到祖先的毫发毕现的境界。

王孙寿的后人仿制的传国玉玺不知道有多少块了,反正只要是仿制成功一块,都是没有好下场,因此传承下来的技艺自然是屡有失传,而且王孙寿的后人对仿制传国玉玺是乐至不疲,只要是能有一块可媲美和氏璧的玉石,王孙寿的后人就算是死也会将其雕刻成为一枚传国玉玺,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人能达到祖先的高度,可能是他们这种不断想要超越祖先的精神激励着他们,因此这传国玉玺才屡屡的出现仿制的东西,而且件件都可以假乱真。

而林丹汗不知道的是,自己仿制的这块已经是王家的绝响了,这是一个终结,日后除非有人能将王孙寿的绝学创造出来,否则雕刻传国玉玺的工艺和刀法将会失传,王孙寿后人还在,可懂得雕刻传国玉玺和能鉴别真假传国玉玺的人却被灭口了,其他人也只能从历史典籍所描述的传国玉玺的介绍来鉴定传国玉玺的真假,而仿制品中不乏有不少精品,除非将真品和所有仿制品拿出来一块比较,否则传国玉玺的真假恐怕谁也说不清楚了,说不定刘邦得到的那颗就是一个赝品,王家曾经在将和氏璧雕刻成传国玉玺之后,再为秦始皇雕刻了一只材质稍差的仿制品,也许真品始皇帝舍不得带进棺材了,将仿制品留下了也说不定。

而那为林丹汗仿制的一颗传国玉玺的王家后人致死都没有说出其实他手中的那颗传国玉玺不过也是他千人仿制的比较好的一颗罢了,比起真的来差远了。

“传国玉玺!”哲哲惊呼一声!

“怎么样,吓着爱妃你了,朕得了这个宝贝,就意味着朕是上天选中的真命天子,昔日刘邦得此玉玺,进而打败项羽而得天下,朕得到了这传国玉玺,就意味着朕也会得到这个天下,我大金国将会建立万世不拔之基业,我爱新觉罗家族将会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主宰,享受不禁的荣华富贵!”皇太极野心勃勃道。

哲哲抬头问道:“陛下,这宝物是从哪儿得来的?”

“这爱妃你就不要过问了,总之你只要知道这传国玉玺已经是朕的了,永远属于爱新觉罗家族!”皇太极不愿意哲哲知道的太多,于是道。

“臣妾知道,可这宝物陛下可得小心收场,陛下还未能攻取中原,这等宝物还不宜公诸于世。”哲哲提醒道。

其实这些辛密都已经随着王家最后一个懂得仿制传国玉玺工艺的人死了永久的迷,要为作者是怎么知道的,那就不奇怪了,故事是他编的,他不知道,还有谁知道呀!嘿嘿,这是题外话!

不过皇太极还不放心,毕竟这么一个宝贝它要是假的那可就冤死了,虽说也算的上是价值连城,可这东西卖给别人,也没有人敢要呀,远不如十万两黄金和五百里的草原来的实在,因此皇太极一宿没睡,第二天一早就召集了大学士希福、范文程,大贝勒代善,汉臣宁完我、鲍承先亲信臣子到他的崇政殿,关起来门来,将大家聚拢到一起,拿出传国玉玺,让大家一起鉴定其真伪。

代善一双老眼一眯,这鉴定古玩这可是个技术活,他哪里懂这些,惊奇一声道:“这不就是一块绿石头吗,挺漂亮的,还会发光呢,应该值不少钱,是翡翠吗?”

听了这句话,皇太极差点没把喝道嘴里的马奶子一口喷了出去,正不该叫他来,简直就是对这国宝的亵渎!

“爱妃放心好了,朕自有主张!”皇太极含笑点头道。

哲哲突然道:“臣妾有句户不知当讲不当讲?”

“爱妃请说。”

“臣妾听闻这传国玉玺辗转流传千余年,至今所闻皆为赝品,陛下所得这一方传国玉玺不知道是真品还是赝品?”哲哲提醒道。

“这个朕也有所耳闻,不过朕相信这一方传国玉玺它是真的,朕从来未见过如此精美无暇的玉石雕刻成的这么一方玉玺,晶莹剔透,蕴含一股王者之气,听说真的传故玉玺中漆黑之中观看,不但毫光毕现,而且还有一条青龙在里面游动,朕刚才看过了,确实如此,爱妃若是不相信,你在看一看!”皇太极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