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前辈高人(3 / 3)

加入书签

“沈老请讲。”林振华恭敬地答道,同时拿出了笔记本,认真做着记录。

沈鸿道:“第一条,不要将就,不要为了保证可靠xing,就用一些现成的装备去拼凑,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第二条,不要片面追求所谓的先进,先进和落后都是相对的,如果是不必要而又一时没有把握的新技术,不要盲目地使用,以免影响整体进度。”

“这就是沈部长经常跟我们讲的辩证法。”李默梓在一旁补充道,“既要搞创新,又不是片面地追求创新。创新是为了解决问题的,而不是为了好看的。这些观点,是沈老一直向我们强调的。”

“沈老,您放心,我都记住了。”林振华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认真地回答道。

“沈部长,您看小林他们如果要搞水压机,有没有什么有经验的老同志可以给他们把把关的?”李默梓问道,这是他们今天前来拜访沈鸿的主要目的。

“原来是他啊!”林振华啧啧叹道。

作为一名机械专业的学生,不知道沈鸿简直就相当于搞的不知道曹雪芹了。沈老出生于1906年,只读过四年小学。从13岁起,他就在一家企业里当学徒、店员,25岁时在上海创办了一家小五金工厂,自任经理兼工程师。

抗战期间,沈鸿奔赴延安,在茶坊兵工厂任总工程师。据统计,在八年之中,沈鸿带领兵工厂的技术人员和工人设计了134种兵工厂使用的成套设备,共制造了数百套。此外,他还为包括制yao、医疗器械、造纸、印刷、造币、化工、炼铁、炼焦、玻璃、石油等行业的工厂设计制造了成套设备、单机和重要部件达400多台件。

考虑到根据地的工业基础,能够造出这么多的设备,简直就是逆天之举了。现实永远比小说更逆天,这一点在沈老先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解放后,沈鸿先后在中央财政委员会、国家计委、三机部、电机工业部、煤炭工业部、农机部、一机部等单位任职,一直从事重型机械装备的设计和生产工作。

沈鸿想了想,说道:“当年搞上海万吨水压机的那些人,现在大部分都退休了,有些人是不是还健在都不知道了。倒是有一位小伙子……哈哈,也就是当年的小伙子了,现在应该也是快60岁了。他叫张钰泉的,技术很过硬,脑子也非常灵活。后来我没再和他联系了,也不知道他在哪个厂子。你们如果能够找到他,可以了解一下他的情况(武动乾坤最新章节)如何,说不定他能帮上你们。”

最新最快章节,请登陆\(^o^)/<!-br /-><!-br /->..<!-br /->^_^o~ !,阅读是一种享受,建议您收藏。

1958年,沈鸿亲任上海万吨水压机的总设计师,白手起家,建成了中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此后,他以一机部副部长的身份,主持国防工业中包括30000吨模锻水压机、12500吨卧式挤压水压机等在内的“九大设备”的研制工作。老爷子以60岁的高龄,亲自跑遍全国,协调各家企业的工作,在遇到技术难题的时候,他甚至亲自查资料、计算和绘图。在全世界,带着绘图器出差的部长,恐怕也仅有他一位了。

“好,李司长,我一定要去拜访一下这位机械行业的前辈。”林振华带着一种朝圣般的心态对李默梓说道。

年近90的沈鸿在家里接待了林振华和李默梓,果然,一听到林振华打算搞1.5万吨水压机的消息,老爷子的眼睛里便焕发出了年轻人一般的神采。他拉着林振华的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非bi着他把关于大型水压机的设想都说出来不可。

也幸好林振华在此前做了足够的功课,在浔阳的汉华研究院曾经对研制水压机所面临的技术难题等进行过认真的梳理,这些资料林振华都已经看过了。在沈鸿面前,他毫无保留地把汉华到目前为止的设想和面临的问题合盘托出,老爷子听得非常仔细,不断地点着头,时不时还提出几个尖锐的问题,让林振华回答。

“好,你们的想法非常好。”在听完林振华的介绍之后,沈鸿说道,“你们的思路是正确的,技术路线也是具有可行xing的。至于困难,那算不了什么,哪有做工业还怕困难的道理?我现在老了,要参加你们的研究工作已经不可能了,我给你们提两条原则吧,供你们参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其他小说相关阅读: